湯里有油水、有鹽,即便冬天這么喝,想被凍死也難。
小蘭在旁配合著問:“因為啥呢?”
“因為需求增加、運輸增加、臨時倉儲。”
李易看其他地方,那個人蹲著喝湯,看這里。
李易不同情對方,對方手上除了湯,還有鹵羊蹄,你是窮?看熱鬧就看吧!
“前面,前面是運糧隊不?也停著。車上罩苫布,看苫布凹凸的樣子,是麻袋,沒繃緊。”
小蘭又拿望遠鏡看更遠的地方,前面一個棚子旁停有許多車。
“麥子,今年的秈稻還不到時候,只有去年的冬小麥,收割后連著殼運輸。
司農寺那邊新雜交的作物還得等一年,到時候除了秈稻,其他的產量都增加。
等工業和商業體系上來,農業從業者,要進行補貼了。”
李易從車上捆綁的方式和現在能夠出產的東西來分析,就像田地沒種東西之前,通過壟溝等因素,便能判斷出百姓要種什么一樣。
種水稻和麥子,顯然不可以起深壟,種茄子、黃瓜、豇豆什么的,地旁邊要對方打架子的東西。
種西瓜、香瓜,地勢要高過其他蔬菜,不然下雨積水多,一泡就廢。
“李郎,聽人說,秈稻種子和司農寺又不是免費給人提供糧食,故不應該感恩,買糧的錢是自己賺的。”
永穆公主突然說起來她聽到的情況。
“沒錯,買糧的錢是自己賺的,但價格卻不是自己控制的。生產技術轉化成生產力,糧食產量高,價格低。
要是無糧可賣,你多少錢來買?當大唐儲備糧因產量減少而無儲,你拿著金銀也得餓死。
司農寺研究雜交品種不能給你免費的糧,卻給你糧價的降低和讓你吃飽飯的可能。
我不能給別人免費提供短曲犁和脫殼機,我只能讓別人付出很小的代價就獲得更多的收入。
所以百姓給我立長生牌位,愿意送我魚和田螺吃。”
李易不否認糧食是別人自己賺錢買的事實,他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。
“到轉彎的地方了,調整角度,這么近,扔過去,我來。”
外面甲板上,光膀子淋雨的郭子儀指揮發射車,到轉向的地方了,發現設備不好調整,需要大仰角,然后往下掉。
他估算下距離,三十多米,那還用啥設備?
他抓起只油脂包裹好的烤雞,估算下,一輪胳膊,嗖~~烤雞穿過雨幕,嘭地落到別人小船的里面。
“好,好~~”一群人鼓掌,牛逼,果然是武舉異等的存在,太準了。
船上的人還想上岸去撿,被嚇一跳,他看著這邊,伸出雙手,豎大拇指。
“丟手雷滿分的上。”郭子儀打個樣兒,命令。
“是!”好幾十個人同時上前一步,他們拋手榴彈是又遠又準。
下雨并不影響他們的發揮,誰規定下雨不打仗的?
轉彎處的船多,此地魚好捕。
他們就看到一個個油紙包飛過來,有的扔遠了點,到岸上,有的正好進船里,還有的掉水中。
掉水中的也不怕,他們有長竿抄網,伸一下就行。
“作,使勁作,要是有一只雞沒被撈到,回頭我就單獨帶他玩兒。”
李易看著哭笑不得,那是肉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