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唐還有人敢如此算計自己?開~玩~笑!
“年底行,戶部不差你那點錢。”畢構一聽帶利息的,頓時不干。
要是小易交一千萬緡,最后的稅只有十幾萬緡,一千萬緡的利息是不是比稅還多?
想坑老夫?哼哼!沒門兒。
“今年確實有不少玻璃的稅,之前給邊關將領的錢,抵扣完,最少四百萬緡的稅。
河南府、蜀地、杭州、揚州、蘇州、契丹、渤海,商人購買大量的窗用玻璃。
終身保換,就算生氣自己砸了,李家莊子依舊給換新的,把壞的玻璃帶回來。”
李易報出個數字,他賣窗戶玻璃賣出一千五百多萬緡。
商人買,運到各地,契丹、渤海那里另算。
壞了給免費換新,把玻璃拿回來,拼一拼看能拼上不?拼不上沒關系,稱重。
遠的地方壞一塊玻璃,等商隊帶著壞的到李家莊子,再帶回去。
長安城的壞了,等吧,一般一個月會給裝新的玻璃,你愿意砸,你就等一個月。
“總砸,李家莊子損失也不小吧?”蘇颋算成本。
“現在一塊一尺見方五毫厚的玻璃比如一百緡,等過些年一百錢,再過些年,五錢。
砸一塊玻璃最少耽誤一個月,一個月里面少塊玻璃,就為了五錢?
我把這一百緡用最低的利息放貸出去,到玻璃值五錢的時候,我賺回來多少錢?
李家莊子制造玻璃的工藝始終在改進,成本越來越低。”
李易為蘇颋算比經濟賬,自己不虧,隨便砸。
“買玻璃的人虧大了。”宋璟想得比較簡單。
“買玻璃的人享受到了,如果他們用玻璃拼起來種大棚,獲得的利潤足夠抵消玻璃貶值的損失。
尤其是契丹和渤海,冬天比咱們這里還冷,有玻璃大棚蔬菜,價值幾何?”
李易再算一筆賬,算完用質疑、質問的眼神看宋璟,你是不是又把經濟學的書給扔了?
“不曾想如此具體。”宋璟趕緊解釋一下,不想進團兒。
別的事情他可以懟李易,甚至故意找點麻煩,李易默默忍受,放到大事上李易要動手的。
“許多商品,不在于成本價值,而在于使用價值和附加價值。
買自行車的人享受到周圍羨慕的目光,他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,這就是自行車的附加價值。
他騎著節省時間和方便運貨,就是使用價值。
他用自行車吸引到商人談合作,賺取更多的錢,也是附加價值。
李家莊子的價值在于品牌價值,別人可以能用李家莊子的商品品牌為自己獲得價值增值。”
李易就此又講解一番,挺不高興的,這等事情理論上不需要自己單獨介紹。
“湯來了,喝湯。”在大家尷尬的時候,服務員送上羊湯,張九齡最小,他出聲。
“小易,李家莊子以塑造品牌為目的?”畢構不急著喝湯,他想多問問。
“李家莊子的目的是讓大唐繁榮,具體控制手段是定價權和行業規則制訂權。
品牌算得了什么?整個京兆府的物價,之所以如此穩定,就是李家莊子在控制。”
李易笑了,你們還得學,我那時的國家吃過多少次虧?這都是血的教訓,刻骨銘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