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明日能否變晴?”鄂州,盧正道抬頭看天,天上不見星月,連綿的雨下到現在,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。
報信過來的六個人沒回去,長江水太過湍急。
他們搬到山上,整個鄂州治所的縣城空了,水沒過門檻往里灌。
往常這般,應該在家中放沙袋堵門。
當下由于不知是有沒有大水過來,百姓干脆全走。
原來在岸邊裝沙袋防洪的人也全撤,怕出現管涌,到時壩一垮,自己活不下來。
反正說好有補貼,全沖了給錢,自己再重新建,地里的莊稼都不要了。
值錢的東西帶在身邊,保命為主。
“看上游,上游不晴,水還是大,潮氣重,千萬別有百姓生病。”
孫褫剝著一個煮雞蛋的殼,擔憂跑到山上的百姓。
雞蛋乃百姓所送,百姓跑到山上,先把所有的雞蛋、鴨蛋、鵝蛋給煮了,有的還是咸的。
感覺像李易那時有的地區端午節撞蛋的習俗似的,尤其是孩子,帶上咸的、不咸的雞蛋,跟其他孩子碰。
有的帶生雞蛋,生雞蛋通常比熟的硬。
更有的拿與雞蛋長得一模一樣的石頭,這種以后小朋友們都不跟其一起玩了。
鄂州的百姓不想要生的,生的碎了咋吃?干脆全煮熟。
等災情過去,用不上多久,又會有許多蛋,再人工孵化。
房子該修修、該建建,地里的莊稼和菜,慢慢收拾。
只要不缺錢,最多一個月,就能恢復到原來的程度,甚至更好。
白天的時候,百姓會下山,跑到山腳下別人家的菜地里摘菜,拿回來煮。
再遠的地方不去,怕大水突然沖到回不到山上。
山上的野菜更要采,報紙上寫了,吃蔬菜補充營養。
像大蔥、姜、蒜,是好東西,祛寒,給體弱的人吃。
有胡椒的富戶把胡椒拿出來,叫百姓作證,到時候管李家莊子要。
一個區域到晚上,有幾個火堆在棚子下面燃燒,提供光明,順便留下火種。
守著的人往里添加柴火,柴火不等燒完,撤出來,換柴火。
撤出來的柴火就干了,明天白天的時候好使用。
此刻的百姓盡量讓煤和柴火變干,燒熱水喝,報紙上寫了,下雨的時候不能隨便喝外面的水。
另外人身體熱量容易流失,報紙上寫了……
百姓眼下指望報紙活著呢,發現最危急的時刻,以前的報紙很有用。
有富戶每期報紙都買,然后分類剪裁,再裝訂。
正好拿出來對照著看,告訴沒記清楚的人。
盧正道身邊就有三本裝訂的‘報紙書’,他借柴油燈的光亮看。
“柴火和煤炭潮濕,在特殊環境下,盡量建灶在相對平坦地方的中間,不要放下風頭。
因為風向會變,一旦改變,不好躲避,在中間,大家移動的距離短。
對,咱們的就放在中間了,風吹,咱們往另一邊躲,變向,再躲回來。”
他念報紙內容,屬于學習,他得管百姓。
“盧刺史果真勤政。”孫褫吃掉兩個雞蛋,喝熱湯,順下肚子,稱贊盧正道。
“不努力,百姓死得多,我活著,你說李易會不會問我:你怎么活著?”
盧正道說實話,他怕死,范陽盧氏的人,早琢磨出來李易的行事風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