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皇的、貴妃的、皇帝的、皇后的、婕妤的、皇子的、公主的、王的……
李易把自己的兩套官服拿出來,看著難以抉擇,穿文官的還是穿武將的?
“三哥,我穿哪套合適?”李易發愁,他把別的官兒辭掉,就剩一文一武兩個散官。
“文的,武給誰看?尺帶珠丹怪可憐的。”
王皇后在旁出主意,不曉得何時,吐蕃贊普在她心中是可憐的印象。
“對,文官,咱是接人,并非迎敵。”李隆基贊成媳婦兒的說法。
“成!”李易覺得有道理。
宗室有資格的人都來了,包括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。
他們所帶的小廝不準上游艇,沒地方。
有事情他們找小機器人,想叫人陪著安寢,小機器人可以在旁邊唱搖籃曲、講故事,或者幫忙數羊。
游艇啟動,從灞水進涇水,等到了蔚茹水人工運河的地方,游艇上不去,其他的小船能像壺口瀑布那樣把船給弄過去,進黃河。
游艇會停在六盤關的位置,這條人工運河看著距離不遠,死掉的排啞炮的死囚卻接近三位數。
李易控制著無人機起飛,沿途喊話。
“大唐巡洋艦要去六盤關,前方船只調整,靠向各自右邊,讓開中間通道,順流船只注意不要出現碰撞前船或岸。”
“畿客三三幺,不要著急,你以偏航,前方有回轉岸邊突出,降速,怎么還有人沒穿救生衣在船頭甲板?回去領罰,二百緡。”
“畿貨零七九,船邊防碰撞物有缺失,你們把規矩當耳旁風是吧?這船回去罰五百緡,罰得輕了你們不懂厲害。”
李易邊操縱無人機邊觀察,順便說出罰款的數額。
不管是二百緡還是五百緡,罰完,對方就可以把船扔了,或許還要欠很多錢。
罰一次就傾家蕩產,不過會給機會,低利息借貸的機會,最后一次機會,得努力至少一年多才能賺回來。
罰少了別人不在乎,相當于罰酒三杯。
他那時就有很多行業如此,一直不更新,按照多年前的標準來處罰。
人均月工資七十多元的時候,某一件事情錯了,罰五萬,公司的老板都哆嗦。
等到了人均月工資七千多元的時候,額度沒變,還是五萬,公司老板笑嘻嘻就交了。
按照比例,即便罰五百萬,老板還是無所謂。
人均月工資七十多元的時候,老板一個月賺到的錢是幾千元。
到人均工資七千元的時候,老板一個月的收入是幾千萬。
至于為什么會不及時更新,看看制訂法律的人是干啥的就明白了。
李易不慣那個病,逮到了就往死里罰,犯罪成本高,才能叫人懂得畏懼。
他認可的是一家哭何如一路哭,他更知道他那時法律方面的一些問題。
跟不更新一樣,比如拐賣孩子,懲罰力度輕。
有人給出的解釋是一旦拐賣孩子判死刑,那么人販子就會殺孩子。
這個說法是錯誤的,拐賣孩子就是死,跟殺人有什么區別?
既然如此,殺人為什么判死刑?不判死刑殺人的就會少?不,殺人的會更多。
拐賣孩子亦如此,不判死刑就是讓很多人去拐賣孩子。
實際情況是,你無法判斷他是否拐賣孩子,萬一形成誣告了呢?
當時的條件就是監控少,之后監控多了,還有各種其他的手段,就應該判死刑。
被判了死刑,覺得自己冤枉,上訴。
為什么不更新這個刑法?因為還不夠年輕化,掌握話語權的還是那些老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