尺帶珠丹準備溜達,他不累,乘船吃得好、睡得好。
他從報紙和使臣傳回去的信息,以及來時路上,對京兆府有個大概的了解,卻想轉轉。
“叫上李易。”納格禮怕出危險。
“自是如此。”尺帶珠丹應道。
……
其他的人都在吃飯,隨嫁的大唐人發現京兆府與自己出去的時候除了城墻外,周圍變化很大。
帶回來的孩子從一歲到七歲的全有,大唐對于在吐蕃出生的孩子來講顯得十分陌生。
但在陌生中還有一絲親切,并不畏懼,更多的是好奇。
他們身在吐蕃,生活的圈子比較保守,大家都說大唐話,他們學吐蕃話,也跟吐蕃的孩子們玩耍。
回到家中,總能聽到父母講大唐的事情。
等來到大唐,他們看別的時候非常自然。
再有了好吃的和新衣服,莊子上的孩子一同陪伴,他們很快適應。
吐蕃隨尺帶珠丹到來的人,比起金城公主的人多了任務,他們觀察、用心記。
出發前大倫叮囑過的,不管好的還是壞的,記住了,回吐蕃后相互補充著匯報。
此刻他們記住了,李家莊子的飯菜好吃,在吐蕃許多菜根本沒見過。
另外李家莊子確實有錢,莊戶們,也就是奴隸,穿的衣服好,一點不粗鄙。
李家莊子居然還有風車轉動著提水,轉啊轉的,很細的管子里的水便不停地往外冒。
怎么做出來的?吐蕃能夠有一堆這樣的井就好了,吐蕃的風很大,風車會不停地轉。
大倫說讓聯系一下在大唐鴻臚寺的自己人,現在怎么去聯系?
周圍全是羽林飛騎,不允許隨便走動。
跟尺帶珠丹到大唐的人著急,同樣著急的人在外面。
一群吐蕃使臣跑到灞水橋頭的集市上吃飯,沒去吃面,伯訛留下了心理陰影。
上次到李家莊子被坑了,一想到那個賣面條的人的樣子,就覺得渾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不難受的。
“吃吧,重新適應一下。”伊辛巴在吃糌粑,他在大唐呆久了,對糌粑不怎么喜歡。
大唐人用筷子吃飯,自己拿手抓,感覺低人一等。
今天集市上居然有好幾個糌粑的攤子,很突兀,原來根本見不到。
更神奇的是一群大唐的百姓像模像樣地攥糌粑吃,吃得可香了,你們平時真吃這個嗎?
“他們是怎么回事兒?”伯訛看看旁邊的大唐人,納悶不已。
“做樣子給贊普看,李易的心思多著呢。”伊辛巴猜出來了。
現在吃糌粑的人隨時能變成護衛,假的,與大唐普通的百姓無關。
說著他有攥了一個團子,不得不承認,李家莊子做的糌粑都比自己在吐蕃吃的味道好。
青稞面很細,感覺就是六零粉那種,抄的時候還額外加了蜂蜜。
自己的吐蕃上哪弄這么多的蜂蜜?簡直是開玩笑。
用酥油茶就給團起來,吃著香,吐蕃人頓頓能吃到這種糌粑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