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個能吃的人在面前,盧正道發現飯菜變香了。
等傅節笙歇息,盧正道看看自己的飯碗,里面不到一半,他覺得還能再吃一碗。
“傅將軍,受傷的兄弟們怎樣?”他關心一百個游泳的人。
“比我們吃的好,有肉,百姓說多吃肉才能長肉,他們坐著曬太陽,就手能干簡單的活兒。”
傅節笙說起腳受傷的人,一臉嫌棄的模樣。
“傷呢?”盧正道對陛下私軍吃什么無所謂,有的人腳上掉一大快皮肉,看著嚇人。
“李東主給帶的藥,沒感染,一會兒盧刺史可去看看。吃飯!”
傅節笙端起盆,繼續往最里扒拉飯。
在外面一處平坦的地方,一百個人旁邊放有麻線,還有制做好的麻袋。
他們在吃白米飯,面前的大碗中裝著燉的豬肉,與野菜一起燉的。
碗里的野菜少,豬肉多,旁邊是咸菜。
他們的腳未包扎,晾在外面。
燉菜的湯倒飯碗里,加幾塊肉放在最上面,吃咸菜,從飯的另一邊掏著吃,肉始終擺著。
一個個吃得飛快,偶爾看一眼旁邊的孩子,都是四五歲的。
再小的孩子被大孩子帶,更大的孩子跟其他人一同干活。
小孩子吃小米飯,同樣的豬肉燉野菜,零星的一點肉已經被孩子給吃掉。
孩子負責幫忙搬運東西,麻袋和麻線。
一個募兵先吃掉兩碗飯,最后把放上面的幾塊肉吃進肚:“我吃完了,剩了這么多,小疙瘩,換下菜碗,我噎到,喝湯。”
他把碗換一下,吃孩子的,幾口灌下去。
小疙瘩看看碗里的很多肉,又瞅瞅募兵:“你不吃腳好得慢,我也不吃,我娘知道了會打我。”
“我不是吃白米飯了嘛!白米飯吃完,就長白肉,新長出來的皮是不是比別的地方白?”募兵講道理。
“是,看我,我胳膊破了,白。”小疙瘩發現沒毛病。
“是吧!快吃,我實在吃不下去了。”募兵把碗又向小疙瘩面前挪挪。
“好。”小疙瘩高興,伸筷子加肉。
其他的募兵相繼吃飯,采用同一個套路。
小孩子一個個的吃撐了,腆肚子把收拾好的碗筷給別人送去。
“小疙瘩,你吃飽了?”收碗的老太太問。
“吃撐了,兵叔叔吃肉少,吃白米飯就行,受傷新長的地方白,我幫著把肉吃掉。”小疙瘩認真地回答。
其他的孩子紛紛上前送東西,跟著證明,確實是,沒錯。
“吃飽了好,長身體,長壯壯的,干活有力氣,給朝廷多交租子。”老太太沒責怪孩子。
周圍的人臉上也帶著笑意,等孩子們跑回去繼續幫忙編麻袋,老太太才感慨:“日子有盼頭嘍!”
……
京兆府的人盼的不如鄂州的百姓長遠,他們在盼晚上。
晚上說好的有煙花,各縣城、鎮子,準備自己的節目。
羽林飛騎帶著煙花跑到每一個村子,時間一到就放炮。
含元殿上的宴會依舊進行著,蕃邦的人敞開了吃喝,他們平日里省吃儉用的。
還要給別人干活,賺取費用,自己的地方實在提供不了。
突厥的后方已經斷了他們的錢財,小部族更不用說。
吐蕃的一大群人還欠著李易的貨款,他們大吃大喝,鴻臚寺可不負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