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有一只老虎或狼能在助跑的情況下從外面跳進來,只要跳起來,保證穿樁子上。
以前十二戶人家用土和石頭修墻,夜間總丟東西,雞籠子用粗木頭釘,聽到動靜,人不敢出屋。
修完柵欄,土墻向外闊,闊出來不到三畝的菜地。
晚上知道聽見動靜,挑燈籠拿棒子和刀出來。
因為能進來的就是黃鼠狼、狐貍,在爬的時候沒被穿上,跳進來,等想出去可就難了。
最內圈快到上面的位置有向下放的遮擋,進來的時候爬,出去時爬到那個位置被頂住。
十二戶人家自從抓到第一只黃鼠狼后,就總盼著其他的上門。
他們白天年歲大的人留下干活,年輕人組隊下山干活,每旬把孩子從村子里接回來。
孩子在縣學讀書,跟村子的孩子們一起住在縣學。
他們入籍后享受到這樣的福利,羽林飛騎放煙花,想吸引其他的人家到此聚居。
這里的地方大,可以形成個小村落。
老者不清楚背后的目的,他看看其他的煙花:“拿去賣給富人,這一個怎么不得賣上五十錢?”
“大父,五十錢一個動靜都買不來,一組要一緡,還不賣。”一個小孩子對爺爺說。
上學不僅僅學課本的內容,更了解外面的世界。
“六下一緡?”老頭心疼:“咱沒這個命,別放了,停下。”
“東主安排,東主說了,必須放。”羽林飛騎只好搬李易出來。
“放!”老者咬咬牙:“李東主讓放,我們看著,仔細看。”
羽林飛騎點燃第二組,轟隆轟隆,仔細看的人眼睛閃花了。
周圍不入籍的人果然同樣在觀看,他們其實并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就不想入籍,估計是習慣。
另外有對朝廷的不信任,哪怕下山換東西時看到了變化,他們還是想再等等、再看看。
跟李易那時山區搬遷的人沒什么區別,當地的官員就差跪著求了,如果有用的話。
最初官員一看,你們不聽,我不管了。
后來任務壓下來,你可以不管,百姓不下山,你就下班。
官員主觀能動性和能力瞬間提高一百倍,想盡各種辦法。
隔幾天去一次,甚至晚上住那,講道理、擺事實、畫大餅、談感情,連哄帶騙地把百姓給忽悠下去了。
李易沒下命令,入籍而已,方便官府統計,又不是下山,山下安置起來很費勁。
沒入籍的人看著,知道煙花為誰放,那邊的十二戶人家入籍,日子確實好過。
尤其是孩子,在縣學中念書,進步大、學習好的都有獎勵,給錢。
一個孩子努力讀書賺到的錢比在家幫忙干活賺到的錢多出好幾倍,聽說有的孩子一個月往家里拿十多緡錢。
“咱們入籍啊?一年一家人五張兔皮,怎么都能套住,抓野雞更容易。”
終于有一個山頭上的人忍不住,他家三個孩子,最大的十一歲,最小的五歲。
其實他家應該有六個孩子,另外三個兩個出生不久就死了,另一個養到四歲,死了。
他盤算著三個孩子能賺多少錢,學不好的話就打。
再等下去,孩子大一大,還怎么去學堂?
“明天下山問問,怎么個入籍?是現在就交兔皮,還是年末前交都行。”
依舊年歲最大的人管事兒,可惜沒有煙袋桿子,不然他應該抽袋煙再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