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堂中有許多人在發呆,面前擺著飯菜,看窗戶外面的雨水出神。
李易進來,這個門旁邊的莊戶看到他,點頭算是打招呼,又繼續發呆。
他們屬于早上八點下工的人,距離這邊食堂近,在工坊多守一會兒,然后才吃飯。
吃完飯他們回去也不睡覺,要干家務,學習,等再吃一頓飯才睡,半夜起來接班。
夫妻二人都上班的,盡量給安排在同一時間。
有孩子的不用管孩子,別人負責。
除了內衣,其他的衣服、被褥罩子,他們并不清洗,統一交給外面雇傭的人。
雇傭的人賺一份錢,莊戶節省時間。
每天洗衣服用半個小時,這半個小時不如看書,將來其他地方需要人手去坐鎮,他們會被派遣。
李易給寫的書,企業管理方面的,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。
許多人給個縣,讓對方當這個縣的代理商,或者營銷經理,尋常一個人,扔過去,根本不會,不知道從何處著手。
給本書,至少能照著上面寫的把框架支起來,之后再調整。
李易一路點頭,站在裝豆腐腦的大盆前面,端個碗想想,拿勺子盛一碗鹵兒。
又在油炸糕的面前站住,拿鑷子夾起兩個豬肉白菜餡的餡餅。
最后端一碟壓干的黃瓜條咸菜,雞蛋都不吃。
他端托盤去小房間,還沒進去,先聽到聲音。
“地區產品銷售,定位取決于什么?”小蘭的聲音。
“細分的話,有市場、價格、消費者、商品種類。
絕對因素在于區域經濟,地方經濟好,以上四者不是問題。
經濟好的地方,不需要刻意去尋找,商品放出去,市場給予定位。”
永穆公主回答,緊跟著她問:“如當地經濟不好,商品銷售規則是什么?”
“針對性銷售,以賣出商品為主,只要社會經濟活動存在,必然有利潤在其中。
宣傳性銷售,不以在經濟薄弱地區銷售為主,以當地為跳板,輻射周邊。
扶植性銷售,帶動地方經濟發展,培養消費觀念,邊產邊銷。”
聲音又換成小蘭的,她回答后,同樣問:“以上三種銷售規則,哪一種最好?”
“沒有最好,看地方政策,看投入產出比,看回報周期。如地方政策不好,還要求你強行介入,你怎么辦?”
“行賄唄!有錢大家一起賺。”
“什么就行賄?”李易聽不下去了,之前問答多好啊,咋突然變了?
他用腳踢門進去,剛要說小蘭,看到桌子上放的食物都沒動,他把自己的托盤放下。
“小蘭,那不叫行賄,改變地方政策,在于改變官員想法,那叫公關,行賄只是公關的一種。涼了還能吃嗎?換熱的。”
桌子上放的東西都不冒熱氣了,估計二人等了很長時間。
“李郎,咱們喝羊湯吧,看外面下去,當午飯吃,多吃一會兒。”
永穆公主也不想吃了,盛的時候想,現在又發現不愛吃。
“行!來兩個人,把咱們三個一口沒碰的東西拿出去,換羊湯鍋,給我燙二兩白酒,我看看早上能喝醉不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