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賺到錢了,再修其他的州府鐵路。
“易弟,今年財政收入更多,你預估有五千萬緡往上,還不夠嗎?”
李隆基著急,他想一口吃成個胖子。
“三哥,五千萬緡,算不得什么,五百億錢而已,無法全按照糧食來計算,都買糧食,糧價保證高。
十年之后,我在后面加個零,五億緡,看著很多。然!在我眼中,依舊不行。”
李易知道一個國家的建設需要多少錢,五千億錢很多嗎?
十年的時間,海外擴張,新的農作物普及,五千億錢沒問題。
看跟誰比,與其他的國度比,碾壓他們。
與李易曾經的國家比,太少了,科技跟不上,會出現發展瓶頸。
之后的十年,他要培養大量人才。
他那時的國家教育為什么是九年義務?因為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。
以十年為限,以五年為計劃,百年后再回頭看。
這九年義務教育,其實就足夠了,民眾基本上的一些生活需要的知識全具備了。
包括自己修電燈、水管、知道壓力、明白水利、懂得化學反應……
九年義務教育學完,要是有工具和時間,連自己家里的一些水電煤氣管道什么的都擺弄不明白,就是說明把學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,謝謝!
李易現在想著的教育,可不是從孩子開始培養。
大唐學子那么多,文學不用再教了吧?不需要寫什么段落大意、中心思想對吧?
簡單的算術邏輯思維能力也不用再額外教授,是不是?
不用學外語和政治,直接教幾何、代數、物理、化學,初中的知識。
重賞之下,必有勇夫,幾年就攻出來。
“三哥,秋季后,我又有教科書要拿出來,之前的書,誰學得好,就可以學新的教科書。
朝廷若錢少,李家莊子單獨資助和獎勵,很多知識其實一年之內保證學會,比如用刀頂在喉嚨上。”
李易想要***,他那個時候很多孩子不愛學習。
在大唐,只要有學習的機會,大家都很珍惜。
大唐之前,一些學子同樣努力。
比如祖沖之,還有其他計算歷法的人,他們有什么好的條件?
人家可以算出來日全食、日偏食、月全食等等。
李易知道,自己都算不了,不會,真不會,自己那時的很多人,一樣算不出來。
故此,古代人就缺一個機會,一個保障自己家庭生活,然后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去做什么的機會。
什么九八五、二幺幺?數學系畢業的高才生,玩素數的,攔住,來,給我算一下下一次月全食的時間,別上網、別看書,現在給我算。
有人能算出來沒?有!就有那各別的人強得不講道理。
更多的會傻眼,什么玩意兒?我為什么要算這個?我憑什么?我是高才生!你出的題有意義嗎?太脫離實際了,你根本不懂得現代……
越是不行的人越會說這樣的話,而牛逼的人看到題,唰唰唰給你算出來,告訴你:“現在都有公式了,記住就行,挺簡單的。”
李易覺得,應該給大唐牛逼的人一個機會,他不會,他對會的人就崇拜,從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