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造紙、特種鋼材冶煉、特種玻璃制作、藥物添加、石油精煉、物質合成……
粉末裝在袋子里,再放到車廂中。
車廂到卸貨區,有專門的卸貨車。
鐵軌密布,好多扮岔,方便裝卸貨。
沒有龍門吊,但有大的手葫蘆,人用腳蹬,像蹬自行車的那種。
拿手拽多費勁啊?速度還慢,直接換工具,李易把這種基礎的工具發揮到了極至。
他知道有更好的東西,比如液壓。
他兌換的好東西只是自己用著方便,不可能為整個大唐兌換。
于是小的吊車出現,動力就是人力,使勁蹬輪子,好幾個人一起蹬。
通過滑輪組的作用,幾噸的東西被吊起來,然后吊車是固定的,不能移動,卻可以轉。
轉的目的是把東西吊起來放在別的車上,頭一次應用。
“我發現了哦,只要人手足夠多,甚至專門弄一個蒸汽機來負責動力,龍門吊并不是問題。”
李易嘟囔著,龍門吊也是走鐵軌,然后有橫梁與滑輪組。
動力系統即便用人和畜力,也被直接去抬省立即,何況還能把蒸汽機用上。
嘟囔完,李易又搖頭:“用不上,大唐什么東西需要龍門吊?小吊車和人力足夠用。”
“易弟,龍門什么的是什么?”李隆基對龍這個字比較感興趣。
“就是前面的吊車,另一種,一下子可以把整個火車頭吊起來,很輕松的那種。”李易解釋,此龍非彼龍。
“不用!”李隆基明白了,火車頭都是組裝的,何必整體吊到空中?
壞了需要維修,用馬拉著換到另外的軌道上,在軌道上就修了。
“易弟,鐵路這么長,還要好幾輛車用一條鐵軌,旁邊有額外的鐵軌躲避,萬一溝通不及時,豈不是撞上了?”
李隆基知道可以卡時間,但萬一路上火車頭壞了,來不及告訴前面,兩個火車頭……
“我弄出個新的東西,電報,短距離的,長距離的有點費勁,我需要時間。
還有電話,用電話線連接,同興慶宮和皇城、李家莊子。
等回莊子,我給三哥你看看,要不是鐵路出來了,我都不這么拼。”
李易一下子仍出來兩個東西,短距離的無線電報系統和有線電話系統。
莊子的技術儲備夠了,接下來研究長距離的電報,技術都有,就是看工業基礎。
“這是奢侈品不?”畢構沒出聲,宋璟幫畢構問。
“這是非賣品,關乎大唐安危。”李易看畢構。
“不是我,我沒說要收稅,看我作甚?哦!戶部撥款是吧?撥!”
畢構那個委屈啊,感覺像小品賣拐的那誰似的。
他又突然反應過來,這事不是李家莊子的問題,應該由朝廷管。
“老畢,你出錢,也得我控制,先說好了哦!包括譯電碼,你自己可以接觸,其他人不行。
當你想好了,一旦接觸,你致仕后,要被嚴格看管,有個脫密期,這個脫密期……”
李易把情況說清楚,誰參與了,誰就得承擔相應的責任與義務。
他自己不用,他脫什么密呀?別人脫密是怕別人損害大唐利益。
他要是敢損害大唐利益,他的壽命……
即便沒有壽命要求,他也不覺得自己要坑害大唐,這是自己的民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