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易到尺帶珠丹旁邊,拿一雙新筷子和一個新勺子,在罐子里夾。
“米線制做的長,在于工藝,越短損耗越大,米線是擠出來的,然后在晾曬,做之前需泡發。”
李易邊說邊操作,動作很慢,一點點的把米線給弄到勺子里。
要么他就得端尺帶珠丹的小碗,直接夾不行。
尺帶珠丹有疑問:“做的時候是長,泡完了……”
“泡完了為何不掐斷成短的燙?因為雞湯很熱,夾米線出來的時候慢慢的,這樣等夾完,差不多正好是能吃的溫度。
看外面的免費湯棚子,有人跑過來,呼吸急促,守棚子的人不允許對方大口喝冷水。
一者容易嗆到,另外劇烈運動后毛細血管膨脹,突然遇冷會急速收縮,出現痙攣反應。
想快點吃,不如吃過水面,那個快,吸溜吸溜就進肚了。”
李易說著把勺子中的米線放到尺帶珠丹的小碗里,示范完成。
尺帶珠丹聽懂了:“慢一點就行?有耐心?”
“對呀!箭不在快而在準,騎不在疾而在穩。”李易放下東西,回到自己的位置。
尺帶珠丹看著李易,他特別舒服,學到知識,還感受不到任何的嘲笑,李易表達出來的只有真誠。
聽李易說話,感覺像親近的伙伴在一起。
“李東主,為什么你給人的感覺很好?然后你又在大唐的很多對外戰爭上……那樣?”
尺帶珠丹比較直接,想到便問,李易在大唐打仗的時候,恨不能幫邊關的將士把敵人全干掉。
“我在學習一個人,皮毛都沒學好,我會繼續努力。”李易坦誠回答。
“誰?”畢構跟尺帶珠丹一同問。
“老周,你們不認識,他的外交是傳說級的,只有他一個。
即便你對他的國家帶著濃濃的恨意,你在單獨面對他的時候也得表現出足夠的敬意。
如今我為大唐負責,我就努力學,哪怕只學到一成,也足以令我欣喜。”
李易端起酒杯示意,溫文爾雅。
尺帶珠丹學著端酒,在模仿。
李易禮貌地笑笑,加自己的米線吃。
他們吃著飯,有的人在吃肉夾饃,有條件就吃這個,沒條件抓把炒的米也行,吃飽為主。
羽林飛騎在學習,兩人一組,一人學電報碼,一人專門負責譯碼。
要求兩個人不允許互相交流各自學到的東西,分開。
明天早上,他們要帶上電報機和譯碼本離開,前往天兵軍。
邊趕路邊學,有中繼站,電報不能發送太遠,中繼轉接。
要出去兩千人,二十人一隊,二百隊。
李家莊子的工匠拼命制做電報機,這東西結構簡單,沒有在流蘇上雕刻花紋難度大,差太多了。
郭子儀拎著一筐肉夾饃轉悠,看誰吃沒了,給對方一個。
李易那時的人,尋常的吃一個能吃飽,尤其是女的,男的吃兩個會覺得撐,肉太多了。
羽林飛騎吃這玩意兒十個八個的正常,他們運動量大,同時在劇烈運動之后,還要計算數學題和繪制地圖。
營養跟不上,莫說戰斗力,一腦袋頭發都得掉光。
他們被按照特種部隊來培養,在最惡劣的環境中、最艱難的情況下、最疲憊的時刻,依舊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思維能力。
普通人在孤獨、寒冷、饑餓的狀態下會崩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