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空閑圍觀的百姓見到隊伍走遠,嘩啦下子散去,傳播消息。
火車開始裝物資,幾天以來耽誤許多事情。
李易路過橋頭的時候,周圍放著很多成捆的大豆秸稈。
收獲的季節到了,有的需要再等上十天半個月,有的眼下成熟。
包括養的豆蟲,一條條的不吃東西,百姓找地方給埋起來,準備留種和賣。
眼下把不好的先賣掉,要么自己家吃,省了吃豬肉、雞肉的錢。
大豆秸稈百姓家中不養牛羊的,捆上后送到李家莊子。
別人來收也行,價錢不能比李家莊子低。
這東西報紙上寫了,粉碎后可以當精飼料用,混合在其他的飼料中。
其他的動物不行,哦,兔子沒問題,需要倒嚼的那種,叫什么反芻。
報紙上說大豆秸稈在瘤胃什么菌的作用下就變得非常好,動物吃它比吃草強。
“小易,豆稈子可喂馬?”畢構見到有人手上拿著大豆秸稈送到馬嘴前,馬似乎在躲。
“那匹馬不餓,餓了會吃,作用小,除非人工發酵一下,費勁,費勁……誒?我弄出來簡單的幾種發酵菌吧。
像發面的,還有酒糟、醋糟里面的,混合起來就變成了發酵擠。
需要發酵什么東西,往里放,密封好,一定要密封好,所以說費勁。”
李易說話的時候想到怎么制作額外的發酵東西,即便青貯也能用上,加快發酵過程。
“嗯!”畢構一下一下點頭,邊點頭邊看別人,意思是:瞧見沒?老夫問個問題,就有了好東西,老夫是關鍵。
“小易,驢吃嗎?”劉幽求看明白了,也問。
“吃!”李易回一個字。
“有什么新的東西沒?”劉幽求不甘心。
“沒!”李易還是一個字。
“哈哈哈哈……”眾人大笑。
“易弟,確實沒有?”李隆基問。
“沒……沒什么是不可能的,剛才說費勁,密封費勁,因為是厭氧發酵。咱們還有好氧的,這個不用密封,溫度、濕度夠即可。”
李易給面子,老丈人問,沒有也得讓他有。
劉幽求:“……”
眾人又笑,很開心的樣子。
“以前大豆秸稈全燒了,可惜!”姚崇自從開始學農,從別人口中了解到不少情況。
“養牛的也喂,單一喂不行,需要混合其他的東西。
百姓不知道賣給專門養牛羊的,需要有人引領。
官員的作用便在于此,教化民生,不止德行,鞭春牛、勸農書,皆屬于。
沒有人負責收購,百姓自己怎么賣?別人收的時候一錢要百姓把幾十捆大豆秸稈送過去,百姓還不如自己燒火。”
李易順著講解官員的職責,不但教百姓道德、行為準則,更要為百姓提供賺錢的方法,聯系買賣需求。
像秸稈還田,百姓一看我還要雇人花錢,不如燒了,燒完的灰也還田。
結果我想賣,你們不給聯系買的人,我燒你們又罰我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