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嘉貞打個哈欠:“子羽可是想好寫什么賦了?”
“眼下大唐正直秋收之際,倉滿廩實。就寫丹甑賦。”王翰想到了,他要好好寫。
丹甑賦是前幾年科舉考試的附加題,以國有豐年為韻。
“可!”張嘉貞頷首。
“不好寫,當初這一個賦,無數得甲第的人都寫過,只李家莊子便有二百二十個學子。”
張知運提醒王翰,知道你是進士,然后呢?
同樣的題目,那么多的人作過,你得寫成什么樣才行?
王翰被說得直皺眉頭,略顯心虛地問:“寫出師賦?以鳴平行英兵驚為韻?”
“打仗的事情已經沒問題了,何必還出師?除非是今年還沒確定勝利。”關瑜錦認為不妥。
“對,出師已經出了,那……旗賦,以營清旌縈旌傾盈為韻?”王翰再換。
“還是寫丹甑賦吧,大唐一派祥和。”關瑜錦幫著考慮下,又回到原來的。
“嗯!”王翰覺得別扭,本來信心滿滿要寫的東西,怎么說兩句話底氣沒了?你們不會是故意的吧?
“是讓他們留幾個敵人放走,還是全部圍剿?”張知運想到個情況。
“放回去也是死,不如嘗試著抓活的。”
關瑜錦搖搖頭,他希望別把敵人都給殺了。
大唐需要干活的人,每一個勞動力皆是寶貴的。
張嘉貞明白其中的意思,放人回去,為了亂后突厥的軍心,讓后突厥知道一千人是怎么被殲滅的。
不放,后突厥等啊等的,越等越心慌,十人的斥候隊伍回不來,說明大唐軍隊人多。
一百人回不來,大唐至少要出動幾千人。
一千人的隊伍以前從地面上看出有過大唐軍隊留下的痕跡,大唐軍隊似乎在躲著走。
現在千人的也不躲了,大唐究竟怎么打的仗?
人放回去幾個,后突厥的人要問,問完發現有好幾萬人,之后把報信的人殺掉。
不能讓他們與其他的人接觸,擾亂軍心。
與其使其知曉,不如裝神秘。
“對,不放,能抓活的就抓活的,給他們發個電報?”張嘉貞看關瑜錦。
“不給他們消息,他們就知道如何做,非告訴他們抓俘虜,反而影響他們作戰發揮,多少俘虜也比不上咱們的一個兄弟。”
關瑜錦擺下手,拒絕下命令,端起茶水喝。
“電報真乃戰爭神物,太過欺負人。”王翰不由得再次感慨。
大唐邊軍用火槍,射程遠,馬又多,跑得快,拿著望遠鏡,看到敵人情況立即行動。
后突厥本難以應對,居然又弄出了電報機,后突厥變成了瞎子、聾子。
換成自己是其他部落的人,知道情況后,直接投降大唐,干脆一點、主動一點。
“要不然找其他的部族,他們派人來,給他們演示一番……”
“開始了。”王翰話沒說完,負責收發電報的人突然出聲。
眾人同時閉嘴,像看直播似的,只是沒有后續。
誰打仗的時候還能發電報?這個電報過來是那邊協同好了,一起動手的信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