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嘗嘗熏肉,別只顧著吃面和醬。”
羅恩為自己想到好點子而開心的時刻,一群人拎著樹枝編的筐從山上下來。
六十家獵戶,他們制作的熏肉,按照報紙上寫的方法做。
野味不好吃,腥臊的氣味大,賣的話,賣不上好價錢,甚至不如養殖的豬肉。
野物的皮毛值錢,大唐對外戰爭,將士們要穿保暖的衣服。
冬天棉鞋不扛凍,穿一兩個時辰行,再久會凍透。
要穿厚的氈子靴,或者皮毛的靴子,高筒的,一直到膝蓋的位置。
同時鞋必須大兩到三號,人還可以穿氈襪伸進去。
腳在鞋里不可緊貼著,不然還是凍腳,需留出縫隙。
賣皮毛,獵戶賺了一大筆錢,又按照限制的上額捐一筆錢。
平時他們養兔子,現在流行養兔子和走山雞。
走山雞沒有圍欄,隨便出去,到時間會自己組隊回來。
秘密在于報紙上教的方法,喂鹽,給雞喂一點點鹽,多了中毒。
雞能吃到鹽,到時間保證往家走,別處沒有。
魚骨粉不用喂,走山雞會自己尋找土里的、樹葉上的帶殼的東西,小蝸牛什么的。
土鱉蟲、蟑螂、蚯蚓、螞蚱、螞蟥、蛇、蜈蚣、蚰蜒……它們都吃。
所以走山雞的腦袋人不能吃,有毒,雞的嗉囊是藥,走山雞的不準別人隨便買賣,只能送到官方指定的醫館、藥鋪。
最好是賣給李家莊子,不然有毒,包括重金屬在內的毒。
走山雞,礦石的小顆粒都吃進去,在嗉囊幫助磨食物。
路修著,沒有事情的話,獵戶們幫忙,至少保證修路的人不會被蛇咬。
“石老伯你來了,又給我們送熏肉,拿了賣錢,還可補貼家用。”有修路的人打招呼。
六十戶人家中本事最大的就是石老頭,一般人管他叫石瞎子,他有一只眼睛年輕時打獵被熊瞎子用熊掌刮了一下。
熊瞎子被他和一群守山犬給弄死了,當時不能跑,熊瞎子發怒,冬天冬眠被吵醒。
他因此一戰成名,可以在藍田縣一大片山區定規矩。
后來更沒有人挑戰他的權威,他的那個‘師傅’,收了一個徒弟,他那師弟更厲害,叫胡風。
師兄弟在打獵方面不需要多說,能活著就證明實力。
更厲害的是他們會看狗,從小奶狗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哪條好,然后專門馴養。
被選中的狗未必能成為守山犬,但守山犬絕對是從那些狗里出來的。
別的獵戶找到不錯的奶狗,主要是看狗的父母好不好,好的話,抱幾條小狗過來讓石瞎子給看。
拎點自己打的獵物就行,算是費用,實際上屬于禮節。
若連自己沒有打到獵物,當什么獵人啊?給你守山犬屬于浪費。
初學者,找別人學。
故此修路的人非常安全,六十戶的獵戶,養了一百多條狗,十幾條守山犬,其他的屬于培養好還差一些的狗。
二十只的大狼群,遇到一百多條守山犬帶領的隊伍,跑慢了就被滅,何況藍田縣如今沒有那么大的狼群。
眼下的季節獵物最多,獵戶們每天安排人手出去,帶回來一大堆的獵物。
他們可以憑借獵戶的身份向藍田縣的官府申請擁有弩,就跟李易時候曾經一段時間草原、西北等地允許擁槍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