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哈哈哈哈~~~”李成器沒忍住,大笑起來。
其他人被他帶著笑出聲,也就是這個情況下,別處見不到畢構如此模樣。
“行,我知道了,吃飯。三哥,關于利潤……”
“小易,再上一句。”畢構緊逼,你們笑吧,為了戶部賺錢,我陪小易逗逗樂子又如何?
“幾天后開始飄輕雪,這個……”李易故意的。
“戶部,你說戶部兩個字了,這個之后有戶部。”畢構堅持。
“戶部出錢,在田間修曬谷平臺,水磨石,李家莊子給成本價,帶人工費的成本價。
屬于高臺,下面鋪磚頭,留煙道,隨時生火。
雨下完,把谷子、秸稈運走,直接起大棚,用來育苗。
占誰家的地,賣苗給誰家補貼,育苗有個成本。
如制作面條,自己家做,發現比買的還貴。
以人工算,干一個時辰的活兒所賺的錢足夠買到半個時辰制作的面條。
育苗也是,里面存在利潤,這個苗不是大棚苗,是家里自己種的苗。”
李易不開玩笑了,不能所有事情俱繞過朝廷。
朝廷本身有完善的機構、人員,他們要鍛煉,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新的事物和完成部門管理規劃。
跟李易那時的國家救災一樣,不管什么災害,只要開始用大量帳篷,都是以社區為單位。
社區的人快速跟上面接頭,同時找到自己社區各方面的人。
社區的人對自己負責的地方的很多人都有了解,包括殘疾、行政單位的、事業單位的、開公司的、軍人家屬、低保戶,等等。
他們知道找誰處理哪個方面的問題,把情況跟對方說明,讓對方幫忙。
比如有物流公司,可以把系統調出來,幫忙察看情況。
要是有軟件公司,那更好辦了,來,弄個簡單的程序,我們用用。
可以給你們錢,你們要不?
還有開飯店的,大家住帳篷,需要做飯,找人家帶領更多的人做飯菜。
李易想要學習,把大唐的基層也建成他那時的,可厲害了。
畢構等人不會讀心術,看不透李易,他們發現能夠利國利民,并且有利潤,行。
“剛柔,家里種苗是與蒜苗差不多?大家冬天會種,自己家吃,多個菜。”張九齡進行類比。
京兆府及周圍的州府,冬天菜少,買蒜,在火炕上發蒜苗。
做個湯了、炒個雞蛋了,不然火炕燒著浪費。
“對,用花盆種,最好是竹板盒子放大油紙,放三層,甚至是五層。
周圍用草簾子在晚上遮擋,白天的時候打開一面透過窗戶紙照一照。
種茄子、黃瓜很適合,豇豆別種,費勁。
許多人不種,因為冬天下種不好出苗,咱把苗給育出來。
每一戶多個十幾二十株的,整個京兆府多少戶?”
李易對照泡沫箱子種植,國人住樓房,都把種田的基因展現出來,在陽臺上種菜。
城市中,只要告訴一戶人家,有塊五米乘四米,二十平方米的地今年歸你種植使用。
對方保證種上東西,有人種花,有人種菜。
即便不會種地的小年輕,發現自己有地,也要上網去查,我得種點什么呢?地不能浪費了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