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陛下之外,誰有資格叫李易管賬?張家村子有。
正如在小蘭莊子遭受襲擊時愿意幫忙戰斗和躲藏的鄰居們,張家村子最早送上無字賬簿的一刻,就注定了現在的地位。
“陛下來了。”“陛下好!”
宗室的人看到李隆基一行,紛紛起身問候。
村民們不喊陛下,笑嘻嘻的,臉上帶著喜悅。
李易盯著豇豆看,豇豆放在砧板上,用菜刀一點點劃。
“你們不是有搓衣板嗎?把豇豆放在凹的地方,一個小刀片壓住,一抽就劃開了,我讓人給你們制作單獨的槽和刀片卡扣。”
李易拿出對講機,簡單說一下,工匠很快會做好,沒啥技術含量。
順便叫印刷工坊寫報紙上,很多百姓會用。
大家都沒說啥,習慣了,看到問題、解決問題,屬于李易的常規操作。
“哎呀!后突厥們的日子不好過。在報紙上寫一些冬季寒冷地區,尤其是有湖泊的那種情況下,如何生活得更好。”
李易突然關心起后突厥的事情,貝加爾湖,冬天氣溫零下三十多度,有時超過四時度。
冰一凍一米厚,他們會不會滑冰?雪橇呢?
“李郎,那里有什么困難?”永穆公主眨眨大眼睛,她認為李易要坑人。
“冰層冬天最薄的地方超過兩尺,厚的要三尺。
后突厥的人不會織網,沒有好的織網材料。
只能用草來編,草網不可以在冰下穿桿,結合皮革,加上沉墜物,做成筐往上提。
冰面下面的水溫在四度左右,魚遇到透氣透光的地方會聚集,提籃子捕魚。
另外刨好的冰窟窿會重新結冰,一晚上時間,能結出來半尺,天更冷,就是一尺。
咱得幫他們想個辦法,讓冰窟窿不結冰,方便他們捉魚。”
李易這個操心啊,怕后突厥的人不習慣新的生活方式,很多技巧無法掌握。
“有辦法嗎?東主,我們也要用。”張家村子的村民眼巴巴看著。
“有,那個水稻的秸稈或麥子的秸稈、高粱的,打成捆,放冰窟窿里,就不結冰。
池塘養魚,打一些孔放著,魚不會被憋死。
在河上建冰場,怕裂縫鼓包,打幾個這樣的窟窿,有氣就排出去了。
順便破壞掉整個冰面冷脹的應力結構,這樣比較方便。
其實刨出來冰窟窿,用鐵鉤子勾也行,有血的話,會吸引更多的魚過來。”
李易說完繼續‘打電話’,人家都跑去貝加爾湖了,生存艱難啊。
他其實不想把后突厥的人干掉,殺人不是目的,變成自己人,壯大大唐。
現在的種族多,一起融合唄!
幫后突厥在貝加爾湖度過艱難時期,只要后突厥沒精力搞事情,每多一年的時間,后突厥和大唐的發展差距就落下一大截。
后突厥在那里休養生息,過上幾年覺得行了,再想打大唐,會發現大唐開始使用新的槍和子彈,還有炮。
不是總能往漠北跑么?跑,繼續跑,跑到地中海,看那里的人打你們不?
你跑到英吉利都不好使,你再跑,跑到美洲。
會發現地球是圓的,我從這邊出兵,走太平洋,你走的那叫大西洋。
現在只要你老實呆著便可,以后的事情咱們以后說。
“小易,你真要幫助后突厥?”畢構不理解了。
“你認為他們是威脅,才想滅掉他們。我眼中,他們只是找不到回家路的孩子,想殺光他們,我自己去一趟不是更輕松?”
李易把對講機交給旁邊的桃紅,攤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