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是換成紅燒肉、豆角、土豆、茄子、大辣椒、番茄,就成了亂燉。
亂燉的湯多,農家一鍋出的湯少,湯汁濃郁。
農家一鍋出脫胎于魯菜的咸魚大餅子,把海咸魚放在鍋里燉,周圍貼苞米面餅子。
闖關東之后,有的東北地區沒有海魚,又想吃,就改一改。
李易拿起根大蔥,在碟子里蘸醬:“不能,好不容易當上可汗,投降會丟失權利。”
“正是。”畢構給自己倒白酒,他要喝二兩。
菜不錯,除了農家一鍋出,還有蘸醬菜的大豐收。
李家莊子大棚能夠保障莊子隨時吃到四季的菜,黃瓜茄子等蔬菜,天天有。
大棚和大地上種植,隔一個月種一片。
畢構端起酒盅聞聞:“勸降書是給他們一個機會,以后能用上。
比起后突厥主動投降,被勸降,還能留些臉面。
他們學會過冬的方法,即便夏天時,也會喜歡住在屋子里,帳篷夏天悶熱。
待將來條件成熟,他們歸降,正好適應。”
這等計謀上,畢構無須問李易,他懂,他只是對技術性的安排和大的戰略布局轉換無奈。
“一千四百人,跟之前打仗被俘虜的人一樣?安排到西南蠻居住的區域?其他人可以買?”
李日知眼睛有些不舒服,學李易吃大蔥嗆到鼻子了。
去偷襲奚族的五千精銳,死掉一部分,剩下的被俘,從那邊押送過來。
李家莊子負責接管,扔西南蠻的居住區。
他們沒有武器,每天跟西南蠻一同干活,燒水泥、磨水泥。
雙方互相瞧不上眼,后突厥的人認為西南蠻屬于蠻夷,打仗沒有戰斗力,會騎射嗎?
西南蠻認為后來的人連大唐字都不會,干活笨手笨腳的,只能吃大鍋飯,自己不會做飯。
被俘的后突厥人,百人為一隊,一個人出事,一隊人全殺,連坐。
又有一千四百人,有的人想要養十個八個的,勞動力。
托人找關系,找到李日知頭上,李日知幫忙問問,行不行的回個話兒。
“不賣,他們照看不好,保證要上限制性的工具,耽誤干活。”
李易拒絕,俘虜他出的東西換,還有替換下來的馬,給錢。
當兵的家人要生活,奚族死了不少人,撫恤金得到位。
屬于為大唐戰死的人,要進大唐的烈士陵園,現在皇城北面的只有羽林飛騎等烈士的碑。
等擴建完,那里將墓碑林立,受人景仰的情況下,順便幫忙治療一些精神類疾病。
像總做噩夢,睡眠質量不好,心思重,一邊吃藥一邊帶到烈士陵園住一晚上。
如果過去的人感到恐懼、害怕,說明一個問題,他們沒有心向大唐。
“把想買俘虜的人家記下。”李隆基吩咐。
萬一誰要買死士呢?總是告訴俘虜大唐多么壞,到時候殺人的時候用他們。
李日知掏兜,拿出張紙,遞給旁邊的高力士,他早有準備。
對方找上他的時候,就應該明白他承受的壓力和需要面對的問題。
陛下問,誰敢隱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