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怪乎小易說茶葉的事情,分明在開導自己,往后可不能隨便說話。
好在是小易,他不會嘲笑。
“李東主,這家伙日后在地上跑?”圍觀的百姓喊。
李易看一眼郭子儀,郭子儀點頭。
“讓過來,不怕。”李易也喊,突然遇到的百姓,理論上不存在預謀刺殺的可能。
身都未搜,羽林飛騎一人一個領百姓到近前。
百姓把袖子挽上,雙手手心向上平端著放在身前,似乎這樣能夠證明自己不會傷害到別人。
“放下手,天冷,袖子擼下來。”李易上前,幫忙拽袖子。
百姓又激動又感動,李東主信任自己。
等眾人情緒穩定,李易大聲說:“年底前,京兆府從長安到各縣,每天跑兩趟大的地上走的車。
諸位往來其間,可花少許錢乘坐。具體錢數,會印在報紙上。
比起乘馬車和船,速度快、載重多,只會便宜不會貴。
另明年夏天前,京兆府各縣通蒸汽機汽車,縣中往來更便捷。”
“好哦!冬天坐爬犁冷,夏天在船上逆流慢。”一個百姓相信李易說的便宜。
“李東主,它能下地不?”家里有地的百姓心思活絡,想到用大家伙耕地。
旁邊擺著大堆的石鎖,證明它有勁,比牛力氣大很多。
“比牛馬貴,速度快,可深耕,種新秈稻的給補貼,用來快速打稻茬,搶種。”
李易先提醒,價錢高,自己考慮是否劃算。
認為不值得,繼續租牲口,或自己家的牲口去耕地、耙地。
“報紙上寫出來,我回去琢磨,耕一下叫大家瞧瞧。山地上不去,還要用牲口,反正我是不拉犁,又累又慢。”
有人力拉犁的百姓不想回到過去的日子,好心酸。
與百姓交流一番,隊伍回莊子,蒸汽機汽車繼續跑,不裝石鎖。
遇到路上走的百姓,邀請百姓上車,跑城東和城西,在城南的路上。
不到中午的時候,整個長安的百姓都知道了。
李東主把鐵軌上的東西搬下來,地面能跑。
凍冰下雪的時候,往來長安就坐這種車,說是一天兩趟,看跑那么快,估摸四趟都行。
……
“剛柔,此車易造?”張九齡吃過午飯,找李易說話。
“第一輛最難,之后輕松。”李易端來果盤。
“本錢可高?”張九齡看看果盤中洗好的沙果,皺眉頭、抿嘴、咽口水,未吃先酸。
“看使用周期、煤水費用,制造過程,俱為人工成本。
大車增加裝貨與乘坐的位置,按照我給出的票價,五年回本。
在京兆府如此,換到其他地方,十年回本,中間有維修。
別處想用,先修好路,只能通行蒸汽機汽車寬度的路不夠,至少有三丈寬。
路修好,我可以用到壞不回本,當作補貼地方。”
李易把張九齡后面要說的話給說出來,你惦記你的家鄉,我可以用船運到海邊,從那邊走陸路近。
路你得修,你原來修的路得拓寬,不然跑不了蒸汽機汽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