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的豬脂肪多,瘦肉和肥肉要分開算,油水太多不成。
“會水土不服?”小蘭夾了一筷子豆芽。
“不會,咱們喝開水。下午要去釣魚取樣,看菌群有何區別,影響大不大。”
李易是醫生,他需要把事情先安排好。
不然誰生病了,還是找他醫治,他躲不掉。
午后,別人去休息,沒吃多少東西的李易三人到洛水釣魚。
郭子儀帶隊負責保護,如此釣魚的成本過高。
李易劃船帶著兩個人進河中間取水樣,周圍不時露個腦袋出來,羽林飛騎在游。
洛水的水流速度比黃河慢,相對來說不那么渾濁。
水樣取完,李易劃著船回岸邊。
“看著還行,放一放,回去檢測。”李易拿出來釣竿。
很簡單的釣竿,絲棉混紡的線、竹竿、就在岸邊,不拋甩竿、不打窩。
餌料他掛蚯蚓,在旁邊挖的,就地取材。
永穆公主和小蘭準備好抄網,順便吃爆米花,真正的玉米爆米花。
不是用鍋炒的,那種玉米現在沒有。
正常拿壓力鍋爆的,然后放在滾筒中轱轆,把外皮和不規整的地方磨下去。
爆的時候放的紅糖,吃著有一股焦糖味兒。
李易一次次提竿往上游一點的地方放,等漂下去再提起來。
他沒有浮漂,水流比黃河慢,不代表它不急。
他還不加鉛墜,就隨意綁了塊小石子。
然后上魚,沒辦法,河里的魚多,有的時候他單鉤居然能錨到魚,不是掉,是掛在魚身上。
“這為小哥請了,竿穩啊!”旁邊有人也釣魚,后來的。
李易位置選得好,總上魚,他能玩無漂單鉤漂釣,就證明了他以前的功底。
看天氣、要釣什么選餌、水流緩急區域……
他以前都是野釣,不塘釣,不是瞧不起塘釣,是客戶喜歡野釣。
塘釣不如去買魚,想吃啥買啥。
別人釣魚是樂趣,他釣魚屬于生存,陪好客戶,客戶有的身份和位置比較關鍵。
“蒙,釣魚全靠蒙,蒙到一條是一條。”
李易無暇與對方講技巧,他的竿什么的都很樸實,關鍵他上魚。
“你裝魚的是什么東西?”對方認為確實如此,蒙!
轉頭發現裝魚的器具沒見過,大家要么是用木桶,要么是網在河里漂。
這個像布,用什么桿子撐起來。
“油布,鐵支桿,一般給軍隊用,方便隨時取水。油布采用多層拼接,結實耐用。”
李易介紹軍工產品,這東西是折疊的,有圓的和方的兩種。
圓的受力面均衡,當正常的水桶用。
方的好運輸,結構可以當成簡單模塊,圓的不好堆積。
李易拿來的是方的,各種折疊,最后能變成一個棍狀體,跟搟面杖似的。
羽林飛騎專用,造價高。
“在哪買的?瞧著挺實用,貴不?”對方有眼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