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吧?”畢構問。
“是哈!”李易答。
“咱們合作,老夫派人手,你出船,賺錢對半分,不收你稅。”畢構提議。
“我有人,我的人手夠用。”李易一副我不麻煩你的樣子說。
“二一添作五,不收你稅。”
畢構強調稅,本來就是你的人,我那么一說而已,你給我一半。
“我動力油莊子能煉,其他的油,我要拿……誒?成,一家一半。”
李易想說別的油需要用壽命換,突然想起來,游艇過去收螃蟹,本地百姓有好處。
當地的百姓不愛吃螃蟹,太多,往外賣又賣不了,運輸的問題。
長安、洛陽的螃蟹貴,為了保存,用上蜂蜜。
真正好大閘蟹產地的螃蟹多到沒人吃,螃蟹才有多少肉?吃魚不是更好?
“你負責銷售。”畢構補充條件,他不會賣。
“中午時游艇過去,往東,進運河,到地方天不亮,叫漁民抓大螃蟹,裝上船送回來,今天我先賣著。”
李易根本未指望畢構賣東西,說白了百分之五十的稅,倒賣螃蟹的主意是畢構提的。
“今天賣?”張說刻意問,沒說錯?
“預售,全款。”好幾個人一同回答張說的問題,他們明白。
張說看看眾人,神色略顯失落,自己跟不上隊伍了?無法保持同樣的節奏?
“怎么做?”張說問李易。
“陛下辦一個學子品蟹宴,請學子們吃全蟹席,以蟹為題作詩賦。
消息放出去,我這邊趕緊提前賣,大家想寫詩賦,至少要了解螃蟹。
我順便找工匠制作一批吃螃蟹的工具,河蟹小,不如海蟹,當文吃。”
李易對這等運作駕輕就熟,不用費心思。
大家對李易的反應速度更是習以為常,隨問隨答。
“易弟,陛下出力,陛下得什么好處?”
李隆基在旁聽了算筆賬,戶部和易弟平分利潤,自己……
“陛下想吃螃蟹免費,如何?”李易看李隆基。
“陛下缺一口螃蟹吃?陛下不想吃螃蟹。”李隆基瞪回去。
“陛下怎能不想吃?為國選材,陛下當吃;為民牟利,陛下應吃。”李易說出好處。
各湖泊的百姓撈螃蟹賣,舉辦學子宴,在于宣傳,宴會上不得講話嘛!
“如此,螃蟹陛下要吃。”李隆基滿意。
李易安排人手,準備賣螃蟹,按照大小、公母來賣。
價錢不能太高,保持百分之二百的利潤即可。
收購的時候百姓捕螃蟹,再雇傭人手給螃蟹綁稻草繩。
運回來賣的時候解開繩子稱,死的不賣,自己留著吃,運輸時間短,路上死了的能吃,賣給別人不行。
稱完重量,再給捆回去。
至于說連稻草繩子一起賣,李家莊子丟不起那人,李家莊子的聲譽比一點繩子占分量的錢更重要。
“一旬前已有螃蟹可食,派人去抓些,晌午吃蒸的,下午估計開始忙碌。”
李易提議,洛陽河流湖泊多,螃蟹并不少,能吃。
如長安一般,大家抓螃蟹,架不住螃蟹少,人多。
糧食少的時候酒少,醋同樣少,姜蒜的價錢貴,不像蔥那么好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