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!”武光祖像剛知道似的,再問:“百姓有所得?”
“昨夜未曾準備,過于匆忙,一個人最少的只賺二十三錢,多的倒是有三十五六錢。”
杜督繼續回答,甭管上面的刺史清楚與否,問你,你得回。
“怎么個換錢法?”武光祖又問。
一問一答之間,他的刺史地位便體現出來,尊卑有序。
“凡十斤則換一錢。”杜督再答。
“一斤稱螃蟹幾只?”
“裸蟹三只或四只,另有大蟹,兩只重一斤,單只獨作一錢。”
“三四百只方得十錢?聽聞還需草繩捆扎,耗時頗多?”
“繩乃浸水捆扎,亦算繩重。稱時非裸蟹,故不足三四百只換十錢。”
“本官欲購大蟹單只一錢,需千只,想來武婕妤在洛陽宮惦念白水之蟹。”
武光祖說話的時候掏出來一張一緡的兌換券,往杜督面前遞。
杜督后退一步:“刺史若吃,我自會叫人呈上,千只大蟹絕無法拿出。”
“兩只半一斤,亦可。”武光祖略微思忖,認為確實不好抓,降低標準。
“刺史怎為武婕妤送去?”杜督問出個關鍵問題,抓行,你騎馬送?來不及。
“不是有巡洋艦么?”武光祖很自然地問。
“巡洋艦給別人私運貨物?刺史欲獻與武婕妤,陛下、王皇后、其他妃子、太上皇……”
杜督說著停住,他不數了,好多人,包括各王。
你一千只,真不夠送,一人給一只?
“待巡洋艦來時本官問問。”武光祖猶豫了,把錢往回收。
他收到一半的時候,一咬牙,再遞過去:“縣中百姓清苦,拿去看看用在哪里適合。”
“武刺史愛民如子,然,此錢本官不能收。
刺史出錢為百姓,其他楚州官員當怎般?
刺史之義、之德,本官定當告與百姓知曉。”
杜督還是拒絕,他看出來對方不想給。
收了后,估計別的官員得按照此法來捐,你知道別人想不想給?
“倒是我思慮不周了。”武光祖順著話把錢收回來,心情不錯,不用給了。
剛才他琢磨自己給武婕妤愿意掏錢,百姓就沒想過?這才咬牙給。
否則別人一說,他成了媚上之臣,如今錢留下,好名聲傳出去。
“出去轉轉,多日未到此,不知民生是否有所改觀。”
心情一好,武光祖要溜達溜達,今天他得住下。
什么時候等到巡洋艦到,什么時候再回去。
好叫巡洋艦上的人知曉,再到洛陽宮跟相關的人說說。
“上回刺史到縣中,百姓還不曾忘記,恍如昨日。”
杜督違心地說,他娘滴你啥時候來過?反而是我總回這里的老家。
旁的本事沒有,我至少解決了白水塘周圍村落孩子到縣城寄讀的問題。
每半個月派衙役送回來呆三天,省得家里長輩不知情況惦念。
外面的百姓們正在扎排和制籠,用來捉螃蟹。
邊干活邊總結捉螃蟹的經驗,包括捆扎螃蟹腿的技巧。
他們要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把一年的錢賺到手,過個好年。
村正管著煤油燈,十戶配一盞,加上柴油。
十戶人家商量好要不要晚上干活,然后找他提燈,提屬于自己的那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