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東都洛陽,圣幸綱常。天樞重建,陵園至旁。烈士懷遠,壯志不亡。終日祭祀,供品繚香。人間情至,大道昭彰。乾坤可逆,忠魂無徨。
星辰閃耀弱暗,日月輪升明光。泰山幾度封禪,濁水淵源帝皇……”
驛站中大家吃完飯,有趕考的學子也在,他們享受的待遇好。
三個人,單獨安排一間房,菜中有肉,加上洗澡的大木桶,不跟其他人住大通鋪。
今天的報紙被金吾衛帶來,他們三個學子負責誦讀和解釋。
這篇是圣駕幸洛詔,小丫頭馮青黛和師弟李歸藏聯合寫的。
大家都忙,抽不出空兒,李易把大弟子拎出來,寫,駢四儷六,一字平聲韻。
小丫頭馮青黛覺得太難,請求外援,于是帶上了師弟李歸藏。
學子念著念著,念到后面誰書的,這得有記錄,同時讀出來:“皇后宮中行走、太醫署外職女官馮青黛、李歸藏,書。”
“這個意思是說,洛陽是咱們大唐的東都,然后圣人到洛陽是非常正常的,之前拆了的天樞……”
另一個學子負責翻譯,越白越好。
他心情其實一點都不好,報紙上寫了,李易李大夫收了兩個徒弟,一個今年九歲,另一個八歲。
這個圣駕幸洛詔是他倆寫的?明年的科舉自己還能考了嗎?
大家聽明白意思了,但偏偏愿意聽原文,不想聽翻譯,翻譯過來的聽著不爽,而原文瑯瑯上口。
“外來百姓到洛陽,先把孩子送去學堂,學堂會負責食宿。
其他的人干活,幫忙修城外的房子,自己也住。
干活拿錢,房子算是租,價錢很低,不用擔心住不起。
冬天到來前保證讓大家有活計,還是能夠長時間干下去的那種。”
另一個學子讀報紙,大白話說出來了,跟之前的圣駕幸洛詔差距好大。
最關鍵的是,寫這個的還是皇后宮中行走、太醫署外職女官馮青黛、李歸藏。
住在客棧的人都露出笑容,知道過去怎么做啦!
有地方住,孩子有安排,自己有活兒干,有錢賺。
“娘,到時候我們要去學堂?不去行嗎?我想陪著娘。”
婦人的大丫頭自己手上有一份報紙,她能看懂白話的地方。
前面的詔她很多地方不理解,聽人講解完就明白了。
她識字,自己偷學的,還教給二妹。
她始終琢磨著把自己賣了,女兒不值錢啊!
自己沒有弟弟,爹生病死了,連田產都失去了。
從小她就知道,會識字的女娃兒是不識字的很多倍價格。
“不行,去學堂,娘活著,就把你們養大。
聽人說,學堂學習好,也有錢。
你帶二丫一起學,李東主在報紙上寫了,不會虧了娘。”
婦人沉著臉說,她也在努力學習,別的大家族中的女子,一個個都有學問呢。
“知道了娘,我們學,賺錢!”大丫頭看妹妹。
……
“小易,你說這螃蟹大一點,怎么就好吃了呢?”
畢構看忙碌中給永穆公主和小蘭取螃蟹肉的李易問。
文吃螃蟹跟武吃不一樣,都得拆碎了,正常的用蟹八件,李易用蟹十六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