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括在露天煤礦采煤、洗煤的人,一群群的。
明明從京兆府來了很多人,陸續更有其他地方的人抵達,洛陽宮反而感覺人手不夠用。
“老夫算是知曉,搞地方大建設,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。”
畢構喝上了他的黃酒、吃上了他的涮串兒,在總結分析。
“對,故此要拆了建,建了拆,前任建好,自己任上出個新規劃把前任的拆了。
自己的家人或親屬成立建筑工程隊伍,參與進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中。
主要是修橋、修路,蓋房子賺頭少,讓給旁人。金橋銀路草建筑,壞了靠山穩得住。”
李易順著畢構的話說,只是眾人聽著怎么味道不對?
“重復修建,豈非浪費?”
宋璟還未經歷過大建筑的時期,哪曉得真實的情況?他比較‘單純’。
“錢從何處來?”蘇颋看一眼畢構,提出問題。
“還記得羅恩修山路?當時要修的路比較窄和短,我后來加寬、加長。
咱先把短和窄的路修上,申請戶部撥款。
等修完,發現對百姓的幫助太小,再提出新的計劃。
繼續申請撥款,修費用更高的路,有利于民。
新路修好,發現之前的窄短路有百姓不顧危險抄近道,可能出問題。
申請撥款,路刨掉,買腐殖質土種樹,保護百姓。
后來經過分析,只有一條路的情況下,一旦發生泥石流等自然災害,百姓來不及跑。
申請撥款修一條相對危險但能快速讓百姓撤離的近路,就在之前近路的旁邊……”
李易舉了一個例子,拿現成的說。
大家聽完,覺得有道理,但怎么總是有地方不對呢?
“老夫不給錢呢?”畢構找李易話中的毛病,當老夫傻?
“哪個環節不撥?”李易問。
“短路最先修,已經給了,長路確實有道理,必須給,短路刨了種樹的不給。”
畢構考慮下具體情況,到第三步的時候停下。
“我報告是打上去了,交給戶部,說百姓有危險,你不給錢。
回頭我招集大量百姓上山采石頭、挖土,要修山下的小河河堤。
我要求計件,速度越快賺得越多,百姓到時保證會走小路,我再按照數量梯次加高工錢。
百姓為了錢會更拼命,到時候有一個百姓出事死去,我就說是因為戶部不給錢造成的。”
李易說完抓起扎啤杯喝一大口啤酒,看畢構。
畢構:“……”
“你……你怎可拿百姓性命……”畢構話都說不利索了。
“為了錢,我什么事情干不出來?往后地方上報項目,需要嚴格審核,從當地整體發展情況判定。”
李易故意嚇唬他們,其實沒人敢拉著宰輔下水,除非大家族真想要被滅族。
張九齡低頭想想,抬頭問:“剛柔,地方修路沒錢、沒人手。修一條小路可用,為將來,直接修大的?”
“修小的,先用著,小路周圍必須留出足夠擴建的地方,不允許直接蓋房子,不然又得拆房子。”
李易這個回答不追求一步到位,地方不需要那么好的路。
開始就修大路,年年維護,關鍵還無法完全利用上,每年修路的錢拿來發展經濟多好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