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欠的要收利息,往日里寺和觀也放貸給百姓,按照他們的放貸利息收取。”
小蘭絲毫不可憐僧人和道士,他們放貸。
有的居士是寄,免了租庸,一半的費用給寺觀,自己少拿一半給朝廷的。
還有的百姓向他們借貸,還不上就把自己的田產賣給他們。
比公廨錢的利息少,通常在年利息百分之六十左右。
關鍵是按月本息同付,跟按年的差多了。
如借一千二百錢,六十的利息。
按照年付,十二個月后一起還,還一千九百二十錢。
按月還呢,每個月要換一百六十錢,借到的錢總額在變少,流動資金就少。
而出借方又可以拿著這個月還上來的錢去放貸,受借方實際的利息不是百分之六十。
就跟李易時候的銀行存款,銀行會給你這么計算嗎?
跟銀行借錢是這樣算,存不是。
小蘭想啊,你們寺和觀以前怎么對百姓的,咱們就怎么對你們,沒毛病。
永穆公主眨眨眼:“倒是可行,問問李郎。”
她扭頭對身后曬太陽充電的小機器人說:“麻煩找下李郎。”
“您客氣啦!我應該的。”小機器人‘您’都用上了。
李易最反感稱呼時說‘您’,除非京片子的口語。
那個‘您’有時可不是恭敬,而是罵人。
“聞恬啊,水熱不?”小機器人連接好,傳出李易的聲音。
“不呢,我剛剛和小蘭說話,小蘭說……”永穆公主把事情闡述一遍。
“得給他們留地,種糧食,養雞下蛋,即便不吃葷的也吃雞蛋,只養母雞,不養公雞。
折算的話,要留退路,逼迫太甚不好。
留地之后,不足的方面,寺觀欠的錢就多。
這樣的情況,百姓不去上香,他們永遠還不上。
故此,本金不動,利息讓他們還,也算是幫他們。
你比如他們說一句朝廷的好話,抵一錢,至少五十個字。
要是在說陛下好話的時候來個禪唱,加一個知客僧的宣傳,抵三錢。
分散下去到民間,邊給百姓看病邊傳揚大唐醫學,抵五錢……”
李易介紹起另一套運作方法,寺觀收不到錢會被出售固定資產。
大唐不能沒有寺和觀,幫你們一把,你們就當買了貨物給好評,然后返你現金一樣。
不過這個并非現金,是利息,除非你使勁宣傳,可能會觸及本金。
但你真那么干,宣傳的每一條的價錢會變少。
好比讓你洗衣服,洗一件一角錢,你正常一天使勁洗,能洗三百件,賺三十錢。
突然間你發明了搓衣板,一天能洗出來九百件。
老板一看,不行啊,那什么,你洗三件給你一角錢。
這樣的老板就比較純粹、質樸,不在乎自己因此會多賺多少錢,而是始終維護你的收入穩定。
當年輕人看透這一切關于資本剝削的實際情況而不上當后,老板又突然翻臉,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奮斗的精神。
說白了就是現在的人不那么傻了,不愿意讓我剝削了,該死的信息時代。
李易就要這么干,讓那些僧人道士每天努力地去宣傳大唐皇室的好、陛下的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