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元之所言不錯。”李隆基出聲,他會算計人,不然也坐不上這個位置。
其他人開始根據結論推過程,很快他們紛紛贊成。
“三郎說得對,百姓不管流言與否,只等著論道。如佛、道不應,豈還可信?”李旦想到了。
“正是!論道可輸,百姓看到的是論道,論佛法與道法。
李易贏了,百姓依舊會相信佛法和道法,只覺得現在的僧人與道士所學不精。
他們不戰而退,百姓則認為佛、道皆為騙人。”
宋璟跟著說,是這么個道理。
佛教道教無路可退,說傳言為假,百姓可不那么想。
假的,我們豈不是搶錯了?不行,我們沒錯。
“何至于如此呢?唉!”畢構看著面前的粥發愁,十稅一,交了就完事兒,竟然舍不得。
“他們所爭非稅,乃話語權。今日叫他們拿一成的稅,明日又會讓他們干別的。”
蘇颋知道大家所爭的是啥,河南府的地下勢力自己等人來時仍在。
說明總有人不愿意跟京兆府同步,李家莊子在洛陽西邊的山被人輕視了。
沒有李易的李家莊子,果然不是真正的李家莊子。
現在李易來了,大家會知道李家莊子為何等存在。
“大唐其他地方,想來更甚,天高皇帝遠,說不得還有土皇帝。”
張九齡不怕說出的話惹李隆基不高興,之前的陸州刺史便那般想。
不該收的東西收,最后逼得覃家進長安找人,在知道被欺騙后,想抓刺史。
刺史和覃家寨子哪個不是土皇帝?覃家寨子是怕大唐的兵,刺史以為自己能糊弄過去。
“小易哪去了?”豆盧貴妃不關心土皇帝,她發現少個人。
“和圓圓挖山菜去了,把事情甩給我。”金仙公主知道李易的動向。
她有存在感了,需要她來安撫佛教道教的人。
不然會挨餓,現在道士與僧人出去化緣,估計沒人給。
證明宣傳很重要,小道消息不能瞎編,說論道就說論道的,偏加進去叫李易知道大道煌煌,非人力可改。
還未論道,先指責李易做錯事情。
難道朝廷不應該收稅?百姓種大棚要交,和尚道士憑什么不交?
“百姓動起來很嚇人。”玉真公主也是道教的,她倒不可憐那些人,只覺得民的力量很大。
“百姓感恩小易,只是往日小易不缺東西,百姓難以回報。正巧遇到機會,百姓才用行動報恩。”
豆盧貴妃在民間生活過,知道百姓的心思。
平常時候,李易不缺東西,剛到洛陽,沒幾天跑去山上,百姓想給東西給不了。
終于逮到好時候,趕緊幫李東主出氣。
……
“李郎,山上的野菜都老了,咱們就挖根啊?是藥材,不是野菜。”
永穆公主拿小鏟子蹲著挖,蒲公英、桔梗等作物的根莖,能夠入藥。
她純粹是玩耍,李易才屬于真正在干活,李易拎著工兵鏟,腳一踩,鏟子進土,再一掘,根就出來了。
順便他找樹上或石頭上的鐵皮石斛,這個藥材比蒲公英的根珍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