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門處有很多雕刻的文字。
人間學識應幾許,幾許學識應人間。
前者的‘應’是應該,后者的‘應’是回應。
初見書山路登天,若想登天書上見。
天行有常四季轉,四季有常可逆天。
一行行的字,充滿了霸氣,告訴大家,讀書……蒼天可逆。
工匠們看到了足球、籃球,用的豬吹泡當內膽,外面粘上薄的皮革。
他們還不知道學區房的概念,但面前的學堂使他們曉得,人,從小的時候就開始不一樣了。
尤其是非洛陽的工匠,他們原來的生活中,大的孩子去讀書,需要走很遠的路。
這還是大唐的朝天下基金投入錢到地方后的情況,不然只能借宿在學堂。
倒不是說那樣的孩子就不能出現有出息的人,孩子天賦好,又努力,總歸可以出人頭地。
自己進入的李家莊子,同樣的天賦和努力,叫別人家的孩子怎么辦?
看樣子,自己的孩子即便學保密的家傳本事,也應該進學堂啊。
孩子們在上課,向陽的一面玻璃窗戶紗簾拉起來,遮擋陽光。
上體育課的孩子有的在操場上,先打一套拳腳,然后自由玩耍,孩子們踢球、互相追逐著跑。
室內的體育課,在教一些需要防護措施的技術動作。
工匠們輪流著看,看完這些分散開到其他教學樓。
有的樓里的教室上面是玻璃,最頂層,天光繪畫室。
有的里面有大鏡子,孩子們上舞蹈課。
還有的上音樂課,有人講課,彈古琴、鋼琴。
另外有四個樂器樓,里面放著一堆鋼琴、古箏、鼓、喇叭、小提琴、胡琴……
轉來轉去,他們終于轉到了手工室,也是好多個。
孩子們制作手工,磁石、銅線圈、酒精燈、三酸兩堿……
“旬管事,明天……不,今天,我就讓我家孩子來。”
很有威望的工匠‘跪’了,他不用讓孩子做小錘子了。
看到這樣的教學,他自卑了。
同時慶幸,自己是李家莊子的莊戶了對吧?簽契約的時候里面有寫,說對孩子好好培養。
好好培養本身屬于不確定的,給吃飽也算好好培養。
哪里知道是這種培養,莊子要花多少錢?
工坊看了,自己得學習,不然看不懂。
“孩子已經來了,你以為你不同意就可以?你說的話沒用,工坊你們都玩不明白,還保密?”
旬信不客氣,他是二管事,工匠們手印按下的一刻,就身不由己了。
“好,來了好,努力讀書,敢學差了,我打不死他們。”工匠保證。
“你憑什么打?孩子是莊子的孩子,不僅僅是你的。
你給打傷了,誰醫治?你給打死了,莊子就損失人手。
這些孩子將來要像我一樣到各地主持事務,管理人員。”
旬信不給面子,我現在是老大,你不服氣?
你的孩子你不可以隨便打,我們培養好了,往后放出去當管事。
‘叮鈴鈴、叮鈴鈴~~~’鈴鐺的聲音響起,下課了。
孩子們走出教室,去旁邊最近的小食堂,吃東西,間食的時間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