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軍在岸上等待的一律為出海尋找種子的人,他們本身就熟悉寒冷。
出海那么艱難,他們居然敢丟掉大量補給。
膽識、意志、能力,俱在。
叫他們去吧,實在不行扔東西,人帶回來,足矣!
……
發出電報的樊凡確實遇到麻煩了,他們趕路,結果呼呼呼,大雪降臨。
本來已有準備,能夠承受得住。
哪想到又有五個部族湊在一起加入,去的時候這五個部族沒表示出要加入的意思。
五個部族分散的,相隔幾十里呢。
回來的時候他們跑到一起去了,并且要跟著到大唐。
樊凡和李恩東等人倒是清楚原因,包括阿金幾個部族頭領。
簡單啊!去的時候還沒下那么大的雪、刮那么大的風。
五個部族可以正常活下去,為什么到大唐?部族頭領權利大。
直到幾十年不遇的大風雪出現,不可能繼續正常生活,保證死掉許多人。
關鍵時刻,大家選擇同樣的辦法,抱團取暖,五個部族匯聚。
聚集后發現還是不行,怎么辦啊!不是權利的問題了,涉及到生死。
正好大部隊回程,他們可謂是什么都沒有了,愿意到大唐去。
一下子增加一萬六千余人,這些人的馬很少,牲畜基本上凍死,房子塌掉,生活物品嚴重不足。
即便如此,樊凡和李恩東幾人依舊不怕,帶走。
大家有預案,留出足夠的進退空間。
強兵就強在這里,面對突發情況,早有準備。
誰想到又一次大雪降臨,樊凡第一代羽林飛騎的精銳……麻了!還帶這么玩兒的?
他不能拋棄隊伍里的人,必須求援。
求援打出提前量,不代表隊伍現在馬上要死人。
他還能堅持,等堅持不住再呼救,一切皆晚!
“找小的人參,須子擼下來,放進湯里。
現在的環境,繼續捕獵,動物也要生存,正好殺了吃肉。
干蘑菇不要了,一起燉湯,鹽多放,頂風雪趕路出汗多。
東主回信,海軍會增援,堅持住,寧肯放慢速度,也不能不顧疲勞推進。”
樊凡得到指示,與李恩東他們說,大家找其他部族首領再說,宣傳一下。
李恩東幾人趕緊安排,他們沒時間抱怨‘屋漏偏逢連夜雨,船遲又遇打頭風’,只能挺住。
好在部族的人非常聽話,他們把大唐的隊伍當成最后的依靠。
按照規矩,依靠別的部族,對方有權力要求你的部族放棄多少老人。
大唐的軍隊沒要求放棄人,只說聽從安排,別搗亂。
在知道大唐又一撥隊伍出發前來接應,部族的頭領一個個乖乖的,指揮自己的人行動。
他們將心比心,換成自己救援別人的部族時,對方搞事情,自己會怎么做?
必然干掉對方,然后收編對方的部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