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紙上關乎民生的版面,大白話使勁往外扔,要多白就有多白,上面還加拼音。
“略少?”司馬承禎聽出來關鍵詞。
“小菜依舊,菜品少而粥多,主食花樣繁雜。”畢構在另一邊說。
他和司馬承禎的關系不錯,見面次數不多。然,每相遇,言談甚歡。
司馬承禎給自己盛了個脫骨的豬蹄;“若有剩,棄之?”
“沒有剩的,李家莊子食堂十二個時辰開著,看小菜,有早上剩的,現在吃。
看,旁邊有牌子,寫了制作時間,告訴莊戶。
莊戶會選擇先把時間長的吃掉,舊菜不減,新菜不增。”
葉法善在盛鐵鍋燉大鵝,里面放醬油了,顏色濃郁,看著有食欲。
司馬承禎吧嗒下嘴兒,有種恨,肚子太小,裝不下,許多‘愁’。
他一點點盛,每樣一點似乎也不行,為何菜品如此多?
他又夾了個雞蛋釀,里面有肉,上面蓋半個蛋黃,問:“李易于食堂進餐?”
“太上皇、陛下亦在。”
同處旁邊盛菜的宋璟說話,他不喜歡佛道。
凡官員中有向佛問道者,他一律把對方行政主事的職務免去,給個關于佛道的職務。
在這點上,他與畢構對立,跟張九齡也沒啥可說的,倒是認同李易。
不認同李易的地方在軍事方面,李易非要給將領好的待遇和支持。
蘇颋與他一般,他拉蘇颋過來,防止小圈子針對李易,回頭他針對可以。
相愛相殺的,關系老復雜了。
“我特意叫他們做的,大家嘗嘗。”
被人提及也吃食堂飯的李易在推薦南瓜燉排骨,他才沒吃食堂菜呢。
小家伙今天想吃排骨,外面有紅燒的,李易考慮他的年歲和身體狀況,讓廚房單獨拿南瓜來燉。
主食為烤的饅頭中間的部位切成一寸見方的丁,外面的拿去跟大鍋的鍋巴一起放其他的料炸。
烤饅頭外面一層硬,容易吃傷嘴。
額外拿出來當成零食,明明更硬,卻不傷嘴,吃東西時候人的狀態不一樣。
小家伙舀南瓜,呼呼吹著,再舌頭碰碰,繼續吹,等覺得差不多的時候,喂給旁邊的小女娃兒。
他的親妹妹,同父同母的嘟嘟。
南瓜又面又甜,嘟嘟邊嚼邊咽邊流口水,大眼睛亮亮的。
“易弟,你對佛道如何作想?”
李隆基看著兒子喂親妹妹,就看到旁邊的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,這兩個是他的親妹妹。
李易一看便知:“道教優于佛教,佛教所言,儒家已言。華嚴經所著,無非另一論語爾。
金剛經,史記矣,中華史記,外之稱經,歷史記載所言,冗存夸張之語。
多以傳記為主,極盡不實之悟,唯心而不唯物,行念而不行固。”
李易不愿意讓各種佛經占優勢,太能吹牛逼了。
內容有用沒?有用。教人向善、行事。
但非得外來的教?自己已經有了。
把中華文明文化學好了,會發現所有外來的教派都是個笑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