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易說起當初河南府這里的一群人,采到了麥飯石,結果當不好的東西騙別人。
大唐允許自首,只要沒有給別人造成傷害,比如說死人了等情況,自首,愿意賠償和接受懲罰。
這樣一般情況下不會判,法的作用在于震懾和引導,而非結果。
除非殺人,自首也得看情況,跟騙不一樣。
看造成的后果,人都死了,什么后果?自衛是另一說。
畢構探個頭又看一看地圖:“小易!朝廷出錢修路,往南邊的海灣修。”
“他讓朝廷把耕地的牲畜和工具準備上,不是修路,他們自己蓋房子。”李易指指奏章。
“他是刺史,老夫乃中書令。他讓老夫做什么,老夫就做什么?即便如你,讓老夫不收李家莊子的稅亦不可。”
畢構強調身份與位置,你以為下面州府的官員都是你?
老夫批注奏章,有幾個人會在老夫面前吃餛飩?
“那就是不給了?”李易問。
“你說不給的,你自己怎么批的?你剛才說臨時當中書令。”
畢構吼一般地說,吼完心情那叫一個舒暢啊!小易,你也有今天。
“我困了,睡覺去了。”
李易發現自己狀態不對,怎么被套了呢?
說完他跑了,反正東西給你們了,你們自己處理。
“那廂如何說?”李隆基等李易離去,臉沉下來。
按照他的想法,對方應該直接認輸,交出利益。
昨天晚上那等陣勢,你們還想要干什么?
今日早上,你們找地方吃飯,看朕的易弟,吃碗餛飩,有奏章拿過來就批。
易弟若打個噴嚏、流個鼻涕,說用你們的性命可以換易弟瞬間恢復,朕便殺了你們。
司馬承禎于一旁出聲:“陛下,他們說昨夜萬佛朝宗,所悟頗多。今日當繼續感悟,明日佛道一同。”
他早飯還沒吃,先過去找那些人說話。
他心情并不好,覺得自己當初被騙了。
他選擇站隊,站在李易這邊。
道存道爭、佛有佛斗。
根本不存在一片祥和,佛教各種流派,爭得很厲害呢。
比如哪個是第一個經,大乘和小乘就爭。
道家依舊爭,爭話語權、爭正統。
若國力弱,爭一國主教之權;若國力強,爭一線存活之機。
儒教亦參與其中,士子、官員,各方拉攏。
哪個官員不接觸?唯獨李東主。
李東主翻譯很多佛經,又注釋很多道教之書,還把儒教的也給弄出來。
最后印報紙,教大唐百姓識文斷字,知曉常理。
包括一些小的治病的方子,百姓周圍山上、路邊、河畔能找到的藥材,拿來可以用。
最明顯的一味要是防風,一旦身上起一片疙瘩,熬了水一洗便消散下去。
還有蒲公英的根子、雞的嗉子。
一些人求佛尋道念經煉丹,一些人跟著李東主積糞漚草肥田。
普渡眾生是經還是技巧?按照報紙上所說,一個叫精神文明,一個叫物質文明。
李東主兩個文明一起抓呀,什么教都比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