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料也不扔,跟漿糊混合,使勁壓,壓完了就成了鞋底。
這個跟打袼褙不一樣,碎布沒有完全把縫隙填滿,硬壓的。
缺點是沾了水之后,有的地方會凸凹不平,硌腳。
優點是制作速度快,材料不浪費。
怎么能讓它不硌腳?上面再加一層真正的袼褙。
這樣比其他的鞋底高,賣同樣的價錢,就有了銷量。
尤其在有大商人過來成批買的時候,制作這樣一批,好談價錢。
張說聽完,有疑問:“包工包料賺,包工不包料呢?”
“包工不包料,工錢比別的地方低,打折,時間卻節省下來,可以再去看別的活兒。”李成器回應。
“怎么會節省時間?”張說與畢構同時問。
李成器撇一眼李易,李易吧嗒吧嗒嘴兒:“正常來說,為了省料,加工的時候會非常小心,盡量估算一個料能用多少個地方。
如木料最明顯,不包料,不需要給別人省,選著好地方就開始出工件。
明明費點勁可以摳兩個工件的料,快速地摳出來一個,另一個工件繼續拿整料加工,速度還是快。
磚也是一樣,有個地方需要一小塊補充,得找,費盡,直接拿整塊磚頭削出來那一小塊。
抹漿的話,調一次,發現不夠用,再調一次,不包料,一次多調,使勁往上抹,再刮,速度快。”
李易告訴兩個人包工包料和包工不包料的區別,要么省料錢,要么省時間。
關鍵工程質量都一樣,你挑不出毛病來。
畢構與張說連連點頭,懂,一聽就懂。
畢構深吸口氣:“要監管。”
張說:“就怕他們包工包料后的質量不好,為了省料。”
“工部基層的那些人,隨便拉出來一個,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兒。”
李成器給工部的下面人正名,你們以為他們地位低?他本能耐大。
“張相,洛陽工部的基層工匠錢提高了沒?”
李易想起個事情,京兆府的工部工匠們賺到的錢是曾經的五到六倍。
“倒是多給了些米……油?”張說聲音變小。
“老畢,洛陽關于給工匠提高待遇的財政款項扣除可是扣了?扣多少?”
李易再問畢構,河南府需要給長安的戶部交錢,其中就有這一項。
“看樣子小易你那里有多了練手的人啊。”畢構樂呵呵地說。
“之前已經查過了,該收拾的人全收拾過。”
張說提醒,你們往了怎么查的賬?
“工匠這個似乎未落實,我……現在問。”
畢構湯都不喝了,起身去找人。
李易愣下神:“有過,只是說不足所付之五成,當補全。”
“那便看看補沒補,補多少?”畢構說完走遠。
“如此沒有紕漏了。”李成器放下心。
李易看著畢構的湯碗:“就怕他們煽動百姓,有百姓家想修房子,他們包工包料,沒有料錢,料錢在戶部。
讓百姓再出一部分錢,百姓不出,他們不干活,沒錢。
百姓就會找戶部來要,百姓的錢已經給了,你戶部拿著難道還讓百姓出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