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冷了,將士們應多加衣服,避免凍傷。”
平康坊跟來的人紛紛點頭,對,繼續支援邊關,哪怕吐蕃和后突厥的情況暫時安穩。
那不是還有白衣大食跟突騎施的蘇祿呢嘛!把他們收拾掉,好繼續賺外蕃人的錢。
“好,到時候比以前的水幕錄制的要好。”
李易開口,這次他兌換的東西多,能用上。
平康坊的人露出開心的表情,思恭坊的人跟著笑。
不長時間,她們吃完,三個人分一碗的量,不敢多吃。
走的時候每個人帶著一個化妝盒,小蘭所送。
……
天漸漸地黑了,梨園派人去問一下道士們,上不上場?
道士們表示你們繼續,我們再等等,等月亮。
于是梨園與平康坊、思恭坊的人高高興興地表演,他們喜歡這個本職工作。
連從小就開始學,暫時不能上臺的孩子們都上場了。
他們跑到觀眾席上表演,一般為近景魔術,看手法的,演砸了也不哭,換個地方,再演剛才失誤的,反正沒人認識自己。
月亮慢慢升高,二十一點多的時候,道士們看到月亮適合,準備。
道士出場,李易準備,大家都得上臺,論道,論李易最后整理和注釋的道德經。
李易始終認為道德經比佛經好,佛經廢話太多,還帶介紹人物的,介紹一個人物就寫一堆形容詞。
佛教的經適合拿來講,一群聽眾聽著故事,當初佛祖出場,有多少其他的佛,他們一出現天就變了,等等……
道德經就不是,上來直奔主體,一點藝術性都沒有,講評書的講不了,沒故事情節。
一個須發潔白的道士站出來,他手上拿個八卦鏡,鏡頭給上去,八卦鏡上面有八卦圖,其他的位置挺亮的,反光。
他眼睛看著一面大屏幕,手上的八卦鏡對著月亮找角度。
找啊找的,反射的月光好像不怎么管用,正在后面的道士們著急時,一道光打到八卦鏡上。
反光有了,大屏幕上唰地出現有個八卦圖。
他口中念念有詞,一揚手,喝道;“展!”八卦鏡飛上天。
另一個機位的鏡頭配合著跟上,光繼續打著,八卦鏡開始變大,并且下落。
八卦鏡從原來湯碗那么大變成了鍋那么大,他看著屏幕眉頭輕蹙。
鏡頭就在此刻,從近景轉成遠景,正好沒對上八卦鏡變大后的正上方。
不能對,對上就露餡了。
道士眉頭舒展,口中又嘟囔一句,人跳起來落到下降到他前面的八卦鏡上。
鏡頭又換,側著給機位,腳的地方一晃而過,主要照側影。
八卦鏡托著道士飛向高臺,鏡頭來回切換,把道士拍得如神仙一般。
根本不會出現八卦鏡吊的細繩子和被踩的地方凹下去一塊的樣子。
其他道士看到后,長出口氣,這個把人往屏幕上弄的東西,很有靈性啊!
道士上臺,再嘟囔兩句,大喝一聲;“收!”
唰,八卦鏡由大變小,他拿起來,看屏幕。
機位如方才一般,正對他的八卦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