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說著把平板電腦放到小機器人的抽屜中,小機器人開始給平板充電。
“當地官員心中或有抵觸。”李隆基考慮到派一隊人去,地方上官員不高興。
張九齡繼續說:“戶數人口增加,所管轄方式不同,各處以寨為主,須到寨子實地察勘。”
“嗯~~”李隆基沉吟片刻:“如此,抽調,長安至洛陽乘火車快。”
“陛下,當命他們由長安走陸路直接南下,不可乘船,所耗時日過多。”
張九齡再提議,跟貨物走,太慢。
李隆基頷首:“可!其余官員,由哪選出?”
“洛陽,抽調四十名考核最憂者,前去夷州,事成,許重任,主簿、縣丞、縣尉、刀筆吏皆可。”
張九齡說完看宋璟,調動官員需要宋璟支持。
宋璟在李易批注的奏章上修改,要潤色一番。
他聽到張九齡的話,把改完的一冊輕輕放到旁邊,待墨干才好合上。
順便放下筆:“如李易親往,夷州想來無憂矣!”
“嗯?”李隆基微微一愣,隨即道:“易弟不曾有地方為官經歷,卿于廣州都督任上頗有建樹。”
“陛下誤會,臣是說李易本事大,感慨罷了,臣認為九齡所言在理。”
宋璟嚇一跳,自己不想再去當那個小破州的刺史,不好治理。
叫李易去,確實放心,自己沒說錯吧?
畢構著急:“陛下,廣平言直口快,我等這般年歲大的,總想提攜后輩,不過更愿后輩在身邊,萬一頭疼鬧熱,后輩也好端個水。”
他提醒宋璟,小易僅僅是會治理地方,他治病一樣厲害,你就不擔心生病時他不在?
“當去,當去。臣這便選人手。”
宋璟不敢多說,自己需要有人看病,太上皇和皇太后更需要。
不然大家為何李易到哪便跟到哪?灞水李家莊子難道住著不舒服?
“臣附議!”蘇颋見大家看自己,連忙認同,自己也不想去當刺史。
一封電報發向長安,抽李家莊子第二期學子二十人,帶上東西去夷州。
河南府選人,四十個,身體要好,別到地方一病不起。
選的時候沒說具體情況,只說到易州,被選中的官員最完的是吃晚飯時才知道,距離遠。
給他們送去一大箱子東西,算安家費。
最后一晚上,明早出發,該跟媳婦兒說的話趕緊說,家人不跟著。
翌日天明,有車去接,早飯的時間都不給。
離別的話簡短,不管是歡笑還是淚水,俱已無所謂。
上午九點,四個官員齊聚李家莊子,李隆基親自接見,但不出聲。
眾人問候完,心中忐忑不安。
群臣同樣沉默,李易左右看看,開口:“過去第一要務乃保重身體,與別處同僚多溝通,安全問題無須擔憂,陛下私軍二百跟隨。”
“李東主,還有何人?”一個官員聽到‘別處同僚’四個字,疑惑地問。
“一些后學之輩,你等閱歷豐富,當耐心教導。”李易回答。
“究竟是從哪來的?學問太低不行,我也是進士出身,乙第。”官員挺挺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