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隆基把自己掐的一把榛子仁給李易:“易弟,明年開春?”
“此事以陛下為主,三個你覺得哪個好,就與陛下說哪個。”
李易把決定權讓出來,你說。
“你提一下,為兄再與陛下言說。”李隆基自己不好確定。
“開春,咱們此刻后勤充足,能休養生息,他們不行。如后突厥,活下來已不知足。”
“好,明年開春,三月可行?”
“看天氣,三月下大雪最好不過。若不下,草綠初時,攻。”李易給出答案。
下雪就多等等,對方消耗儲備的東西,沒有雪,別給對方馬匹吃草的機會。
蘇颋用指甲摳松子:“應當草綠前,草綠初,馬有草吃。”
“廷碩許是不知。”李隆基把一堆榛子殼劃拉到竹子的垃圾桶中。
接著道:“貼地草邊還有冰雪,羊和馬吃著費盡,會用蹄子刨,傷蹄,所吃又少。
羊傷蹄后易生病,吃不得草,馬傷蹄如何在戰場上快速奔跑?
即便羽林飛騎腳上劃了口子,能堅持戰斗卻也影響戰術動作。”
蘇颋抱拳,面色平靜,絲毫不見羞愧之色,練出來了,他臉上劃口子就不會影響表情。
他很無語,怎么一聊戰略就變成具體的戰術了呢?馬蹄子都算計?
李易把二十多粒松子仁給李隆基:“今年大棚可種野菜,產量高,纖維含量亦多。
來年春天,大家會去挖野菜,做湯最好,或者有百姓懷念苦日子,制作成飯團子。
今年過年,挖出來一些豆蟲,從京兆府運來給百姓炸著吃。”
“小易勞苦功高。”畢構感懷道。
“功高,不苦。我有聞恬和小蘭陪伴,生活甜蜜著呢。”
李易搖頭,我憑什么勞苦?我享受好的,我自己吃糠咽菜,看百姓大魚大肉,沒那境界。
畢構起身伸手,把李易又掐出來的松子仁拿起塞進嘴里,使勁嚼。
他想稱贊一下李易,結果李易不配合。
以前的他聽不懂李易方才的一番話,現在的他知道。
告訴百姓吃野菜,以湯的形式,野菜和大棚的不一樣,礦物質含量多。
京兆府的豆蟲運過來給百姓吃,百姓覺得味道好,也會養豆蟲。
綜合上比較,豆子的減產率比不上養豆蟲的經濟和營養效率。
何況豆蟲不一定非要吃大豆的葉子,很多植物的葉子都可以。
閑聊即民生,卻又非君子。
“東主,到大唐將近兩個月的大食人已至莊子。”
李貴恒匆匆跑過來,他還負責這邊的一些具體事情。
李易掐松子的動作頓住,過上幾息:“二十二個人,兩艘小船?”
李貴恒點頭:“是,他們來了。”
“這都多長時間了?怎么才來?我快把他們給忘了。”
李易拍拍腦門,對,有人。
沒從長安古過來時,那些人已到海州,忙來忙去的,他們太沒存在感了。
“鴻臚寺先接觸。”姚崇提醒,他怕李易著急見人,大唐威嚴何在?
“行,我準備東西,人家來一次不容易,得叫他們幫忙宣傳。”
李易認同姚崇的提議,只是二人所想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