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的流放,大的絞或斬首。
所以梅關古道的工程質量咋那么好?用命抵押來修。
至少幾十年沒問題,后續還要繼續修補,不存在剛修完就壞,什么處罰都沒有的情況。
鐵路眼下特別穩妥,巡邏檢修的人每天轉悠,出問題會丟命的。
李易當初設想為騎兵巡邏,負責的人有自己的智慧。
騎兵巡邏花費多少?馬跑來跑去,總不能是一個騎兵巡邏吧?
火車路過不停的地方,車上往下扔東西,扔水洗煤,全是一個個亮塊,好煤。
麻袋裝著扔下來,有的摔破了麻袋,有的居然還能完好無損。
路邊的村子的村民幫忙巡邏,他們帶上東西過來撿扔下來的煤。
沒有事情做,幾個老頭在一起順著鐵路轉悠,手上拿鐮刀和繩子、鐵鍬。
割割草、打打路邊樹上的柴火。
又幫忙巡邏了,又帶回去為兔子、豬,順便燒火。
群眾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,給一點好處,他們就當成要緊的事情管,何況報紙上也說,鐵路多么重要。
李易那時也沒有人刻意使壞往鐵路軌道上放東西,那里又沒有監控,因為民眾知道讓火車脫軌的后果。
百姓在路上幫忙看守,從海州來的火車,上面還往下扔魚干呢。
“還是咱們大唐的民風樸實,就這樣的百姓,為他們付出再多都值得。”
李易看著屏幕上低洼地方的施工操作,感慨。
百姓修路到那里,那里本身下面的路基不夠好。
上面正常鋪上,壓一壓,看不出來。
結果百姓拎著水桶,然后鐵釬子扎進去,來回晃,同時倒沙子澆水。
沙子被水沖著順釬子晃動的口流進去,之后上面繼續小石頭往里送,再打點的石頭,磙子壓。
李易覺得這路修好,一百噸的大貨車過都可以。
感慨完,李易才想起方才李隆基說的話,回道:“晚上不吃鴨肉,太寒,若還想吃差不多的口感,晚上吃燒雞。”
“聽易弟的。”李隆基心情愉快。
看,在易弟旁邊,要問政就問政,要出主意就有主意,順便還負責太醫署的事情。
突然間想吃食堂沒準備的飯菜,還能給親自做。
想作詩賦,唱歌跳舞,易弟陪著玩耍,畫個畫了,寫個書法都行。
遇到危險,瞬間把敵人突突掉。
“嗯嗯!李郎說得沒錯。”永穆公主點頭,突然間她不知道為什么,有種緊迫感,似乎有誰要跟自己搶李郎。
屏幕上的季依正似乎也有了第六感,他不停地左右看,甚至還與鏡頭對視兩秒,鏡頭給了他一個特寫。
“子重,你感覺到有人看著我們沒?”季依正問羅恩。
“旁邊有很多人在看。”羅恩沒有第六感,周圍修路的人會不時看向他二人。
“對!”季依正搖搖頭,認為自己想多了。
“這種情況屬于危機嗅覺,每一個人都有,只不過有的人受經驗主義影響,不再相信。”
李易看到季依正的樣子,介紹一種理論。
莊子中的那些從戰場上活下來的護衛,這方面就比較突出。
那些人不是說打一次仗就受傷,而是一次次戰斗。
所以他們出手的時候軌跡跟正常人動手打架時是不一樣的,他們目的性非常強,就是要命,最好一下子干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