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教無關,是人的問題,教義是死的,行事之人活的,該殺就殺吧!”
李易說著從鹵煮碗里夾出個切開的豬蹄,看一看:“浪費了,應該煮凍兒。”
“煮了,先鹵的,然后把凍兒里面的東西拿出來煮。”
李隆基跟李易介紹這個豬蹄的事情,里面還有豬頭肉呢,都是鹵過的。
直接煮,那叫烀腸子和豬肺,不是鹵煮,叫烀燉。
“那就好,凍里的膠原蛋白能不能吸收先不管,反正吃的時候口感好。”
李易開心地吃起來,豬蹄吃著香。
“準備殺多少人?”李隆基用筷子夾住餅。
“上測謊儀,看對方是否知道情況,參與的人不會少,但有的人被蒙騙。
比如挖地道的,有許多種理由能讓人去干活,冠冕堂皇的。
實際上挖的人只是挖,并不一定參與到大事上面。”
李易不以殺人為目的,逮誰殺誰那叫泄憤。居上位者不可行也!
他就通過測謊儀來檢測,你知道你卻不說,而且還繼續干,殺!
有的人不知道,被蒙騙了,收拾他作甚?
跟他那時的一些人打著海洋環保名義招收人,這些人也弄不清楚,人家說是為國家收集海洋信息。
就出海,幫著拍照、取樣,甚至都跑到軍事港口。
結果這個組織居然是外國勢力,收集軍港的圖像和數據為外國軍事服務。
收集一些海洋污染數據,為國外披著羊皮的狼的環保攻擊其國度服務。
組織的人一直在國外,組織被取締。
國內參與的人,看其知道與否,不知道就給上課,告訴對方怎么回事兒,而不是抓了判刑。
李易要考慮這些事情,殺人容易,但不能隨便殺。
“他們蒙騙寺觀,寺觀中就無人知曉?”李隆基說起另一個情況。
“有的人知道,卻不說;有的人知道,卻推波助瀾;有的人知道,認為沒錯;有的人知道,不敢言。”
李易說完繼續吃鹵煮,不需要說再多了。
“這個鹵煮的腸子做香腸豈不是更好?大腸都哪去了?”
李隆基知道情況了,開始考慮生活中瑣碎的事情。
“莊子里的大腸好處理,比如制作紅燒的、九轉的、辣炒的。
外面一般還是煮,跟葫蘆條子一起煮,味道不怎么好,卻可以壓制住腥臭味。
另外也能煎,民間出現了,切成小塊煎,上面的油多。
就跟雞屁股一樣,只要取出來一個東西,油水大,啃著吃都不覺得膩味。”
李易不愛吃大腸,報紙上卻會介紹怎么處理,一大堆方法。
但有的人就喜歡吃那個味道,還說別洗太干凈了,他暗自表示佩服。
而豬小腸可以用來制作香腸,他沒兌換設備剝批皮,能把豬小腸剝出來三層皮灌香腸,就是一層薄薄皮。
“易弟,海外來的人要求見,就是假裝高等姓氏的人。”
李隆基咽下一口泡湯的火燒,說起莫迪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