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罷了罷了。”畢構遺憾,低頭吃飯,這回好好吃,嘗嘗味道。
……
“這個要寺,這個要觀,這個要田產,這個也要田產。”
下午李易拿著厚厚的一摞冊子在勾劃,河南府寺觀愿賭服輸,拿出來一半的資產給李易。
錢財先給了,順便又拿出來剩下資產的二人之一買東西和捐,只留下四分之一。
他們選擇分,讓李易挑哪一種。
凡是涉及到田地和建筑的,李易一概選擇固定資產。
河南府的地皮都值錢,以后發展好了,價值更高。
李易才不要現金呢,沒用,他可以賺。
還有的寺觀把建筑物分成兩份,有的前后各一份,有的東西各一份、南北各一份。
前后的里面,前面的面積小,后面的大。
“這些人相對比較聰明,我取前院,必然帶動后院發展。我取后院,前院亦如是。”
李易開始看圖像,無人機在天上拍的,具體位置在哪,周圍有什么東西。
從而判斷未來的發展,評估價值。
永穆公主陪在旁邊看,都是自己家的產業,佛道太有錢了。
京兆府的那邊都把一半的錢財拿來買東西和捐了,他們的錢還未規劃好怎么花。
捐的那一部分給朝廷,用在軍隊上,買奢侈品的百分之八十也給朝廷,奢侈品稅。
永穆公主知道,故此畢宰輔才沒有要收福錢的稅。
軍事上的捐款能用好幾年,稅錢超過一千萬緡。
按照估算,今年操作好了,不,明年,朝廷戶部可得財政收入六千萬緡之上,今年的后期收入計入明年。
其中包括主動性海外貿易,商隊要出去買賣東西。
若計算各地的寺觀百分之五十的收益,明年簡直不敢想。
“李郎,又有人去寺觀上香了。”
永穆公主提一句,事情結束,佛道的信徒依舊存在。
李易繼續勾劃:“一輩子的信仰,不是說某個情況后便能放棄的。
何況我也是講經論道,并未說佛道不好,我所用,皆是其經。
信仰特別深的人,反而覺得佛道無錯,錯的乃人。”
李易懂得人心,他又不滅佛滅道。
自己所做的絕對不是會昌毀佛,道教一起挨收拾。
老畢被人找去說不應該收稅,只是個導火索,矛盾久矣!
與錢的關系也不大,錢,李易能賺。
根源是佛道凌駕在大唐律法之上,這個李易不答應,得教會他們懂得規矩。
百姓依靠政權活著,政權越穩定、財政收入越高,百姓就越能享受到國家福利。
“明年大唐其他地方的寺觀拿一半的錢,畢宰輔那里收入能過一億緡?”
永穆公主想知道大概的數字,她自己算不出來。
李易篤定道:“保證超過,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從各地拿上來的錢,要規劃一下用在各地百姓身上。”
李易說著皺下眉頭,明年他會耗費不少精力在地方規劃上。
一地一策,互相之間又得有聯系。
大量的信息匯總,之后安排,需要一個好的應用軟件來支撐,不然能累死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