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百姓看著,租百姓的地,司農寺的人教百姓,十六衛派一部分人負責守衛。
南北天氣不同,北方的大棚在日照上限制頗多,影響下一代種子繁育。
到南邊,那里耕種早。瓊州咱們種胡椒的地方,送過去種子,按照步驟育苗移栽。
兄長安排,多費心了,胡椒今年會量產,咱們種了許多。
還有額外在八角生長的地方多種出來的,也能采摘,今年剛種的橡膠樹等作物,還要等。”
李易跟李隆基和李成器說,胡椒終于長到時間了。
種的時候有人覺得要好幾年才能收獲,時間長,著急。
但不種永遠沒有收獲,橡膠樹好好種植,七八年才能割膠。
種,不種不行,指望海外運輸太耗成本。
而東北松子,自然生長,二十五年以上可以采松子。
人生有多少個二十五年?即便如此,天兵軍那里也開始種,同時看護松林,都是錢啊!
二十五年后,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享受了。
種了又不是天天守著它,該干什么還是干什么。
嫁接的十二三年能夠收獲,嫁接的時候累一些,時間縮短一半。
還有種人參,五年可收獲,八年的之后開始往小了長,再長大。
這個可以計算,種一畝地的蘿卜一年賺多少?五年賺多少?
種一畝的人參,五年后賺的錢能不能比種蘿卜多。
對家中沒有積蓄,每年必須賺到種蘿卜錢才能生活的百姓不適用。
他們就需要賣蘿卜的錢來過日子,貸款百姓不愿意。
李易把這些情況講出來,大唐需要一些地盤來種特殊的藥材,東北的土地就不錯。
“安東都護府可以?”李成器問。
“行,那里不錯,凡是更東北地區能種和養的東西,當地都能種與養。
今年,不,去年當地出兵幫忙把人帶回來。
今年派人去教他們種,一定要守好了,一守很多年。
守的時候告訴他們價值,其實他們知道,人參嘛!
另外有一些地方也能種,在契丹的地盤,至于另外的地方,藥效同年份會變弱。”
李易對現在的安東都護府十分看重,歷史上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了。
他到大唐,就又在那里設立了都護府。
他主要盯著那里的露天煤礦,那個煤礦的熱值逆天了,含硫量特別小。
李隆基吃兩口肉:“好,安排放心的人手去,誰適合?郝靈荃?”
“郝靈荃不行,我正找人教他夷商的語言,他需要至少會五種,然后他負責對外。”
李易不想讓郝靈荃去東北,浪費人才了。
郝靈荃的外交能力太過出色,忽悠著別人把默啜給整死了。
帶隊伍去吐蕃,又很快跟吐蕃的一群人搞好關系,把對方勸說著加入大唐籍。
“也罷!”李隆基頷首,行。
王翰在旁邊一口東西都沒吃呢,始終聽著,此刻比較茫然:你們不作詩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