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當廟會的聚居地用?”宋璟終于從李易說的亂七八糟的話語中找到關鍵詞。
“社戲的也是,現在還沒有社戲,其實跟廟會一樣。都是祭祀的發展衍變。”
李易點頭,對,就我沒想過把落雁寺當成寺。
“你能賺到錢嗎?”
宋璟不管戶部,卻也對錢的問題感興趣,這個落雁寺屬于別人給小易的。
“能不能賺要看我想不想賺,專門劃出來的地方用來當大的貿易市場。
與長安的東西兩市、洛陽的南北兩市一般。
有的在店鋪中賣東西,有的擺攤,牲畜家禽交易的各有所處。
我收房租、朝廷收稅,延秋村的百姓拿分紅,同時提提供住宿與部分餐飲。”
李易說大的貿易集市,洛陽城周圍沒有地方了,南北兩市不夠用。
這邊人口少,地方大,距離洛陽又近。
當然,離自己的莊子更近,過河走一段路便是。
宋璟調整一下馬,來到李易東南的位置上,因為在刮西北風,李易可以幫忙擋一擋。
或許真的有用,或許心理作用,宋璟感覺不那么冷了。
他松開韁繩,兩手搓搓:“需要額外加一個小火車站?”
“大火車站,以貨運為主,過了河是李家莊子,那邊的火車站不應該存放太多的貨物。”
李易指指前面,李家莊子前邊可以有小集市,灞橋橋頭那樣的,不能有太多的貨物中轉,亂。
容易被敵人藏在倉庫和大型貨物堆當中,進出門危險。
“不錯,想來這里到時會成為洛陽最大的物流中轉站。”
宋璟拋出來一個名詞,物流。
李易擺下手:“最大的在洛陽過了洛河偏東北方向一點。
黃河大橋馬上投入使用,黃河北面的人會大量運輸貨物過來。
同時洛陽需求的貨物和運走的貨物,也得有地方暫時存放。
新的過洛河的軌道橋也修完,舊的那個太矮,影響洛水航運。
等將來通往渤海的運河段鐵路修好,就在那個位置上修個跨黃河的鐵路橋……”
李易說話的時候發現周圍過來一群馬,除了前面沒有,其他的地方全占了。
他就多說一下,告訴眾人到渤海的鐵路修完后,繼續向東北修。
要修到安東都護府,即他那時的撫順市。
那條路可以走京奉鐵路,就是天津到北京要修鐵路,大唐叫范陽節度使,幽州。
為啥非要修到幽州,從天津直接能過到沈陽,多修一段路有何用?
這得問問幽云,或者是幽燕、燕云等稱呼的十六州丟了后對宋朝的影響有多大。
北京那里河流多,中間出現了平原,當下歸契丹管。
怎么又必須修到撫順?是為了挖煤?
這得問問明末時候的薩爾滸之戰是怎么輸的,當地的地形是否為兵家必爭之地。
撫順算是渾河的源頭,大多數河流向東流,渾河則向西。
鐵路修到安東都護府,鐵路和渾河就成了雙運輸渠道,進一步壓迫渤海國。
短時間內他解決不了渤海國,地盤太大,山多,冬天很冷。
頂著吐蕃、突騎施、白衣大食的兵力無法調動。
向北的壓制后突厥的兵也不可以輕易轉移,后突厥再往北還有人。
從南方征兵必須先訓練,再慢慢適應冬季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