渤海更沒想過新羅會報復,新羅人打完就跑了,想來海邊會安排重兵。”
李易臉上有了笑容,好!打得好。
“若兩邊皆向大唐上書,要求大唐幫忙,該當如何?”
宋璟考慮起以后的事情,打仗難道打一下就結束?渤海損失多,咽不下那口氣。
何況他們需要更多的奴隸,再跟大唐換東西,干活也得有人手。
新羅想來更生氣,沒招你沒惹你的,你不維護我們之間的關系,你跑過來偷人。
李易拿出來遙控器,按一按,墻上出現地圖。
他來到地圖的旁邊,用小棍指著一條河:“浿水北面是咱們的地方對不?就是沒有兵在那。”
浿水即大同江,往更北的地方才是鴨綠江。
大唐跟新羅打了七年的仗,后來因為吐蕃的問題,不得不在這邊收手。
歷史記載,大唐說自己打贏了那場戰爭,新羅說他們打贏了。
誰贏了不重要,關鍵原來那片地方屬于高句麗,大唐聯合新羅滅的高句麗和百濟。
然后大唐想要把整個地方全占了,新羅不答應,扶植起原來的高句麗人成立國家。
等大唐的兵力轉想吐蕃,新羅把那個國家給解散了。
地盤了,大同江以北是大唐的,往南是新羅的。
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,安東都護府往西遷,大唐不愿意在那里浪費兵力。
到了前兩年,才重新把安東都護府頂過去,同時其他的都督府也就位。
新羅沒說什么,還是跟大唐正常政治經濟交流。
“這些地方都是咱們的,以前這個地方是咱們的熊津都督府。”
李易的小棍畫一圈,就是清州市、光州市、全州市、木浦市,全是大唐的。
原來百濟的地方,大唐兵撤走,被新羅給奪去。
眾人聽著,明白,你想重新拿回來,怎么拿?
“我有個想法。”李易看大家。
李隆基和群臣點頭,快說,知道你主意多,大唐不嫌地盤大。
李易把浿水的位置放大:“在這邊咱們蓋房子,不用城堡,正常的房子,帶倉庫的。
夏天需要擺船,冬天河面結冰,現在就凍著呢。
咱們自己的地方,愿意干啥就干啥,對不?
咱們在那里做買賣,新羅的貴族們愿意換東西就讓他們換,糧食、魚、牲畜都行……”
李易說著做買賣的事情,跟眾人講,當地的自己人手少,需要招百姓干活。
河對岸的百姓也能工作是吧?咱給錢,不叫人家白干。
后面的地方大,蓋宿舍,干活的百姓來回走路耗費時間,過河危險,掉夏天掉河里,冬天進冰窟窿里怎么辦?
住宿舍,他們的家人分別時間長,看看能一起過來工作不?
加上孩子,修學堂,一起學習大唐知識。
“通過貿易,各取所需,他們的外派務工人員,又能賺取大唐的貨幣。
他們拿著貨幣,就不用以物易物,即便來到大唐這邊的區域,采購商品也方便。
小面值的貨幣,我寧肯賠錢,也印刷出來給他們,幫助他們內部使用。
他們有的還用開元通寶呢,大多數就是用布和各種糧食換。
跟咱們之前的絹帛一樣,哦,現在咱們有的地方還用銅錢和絹帛。”
李易最后總結一番,有利于雙方的好事情,咱們不能去打人家,咱不是那樣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