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一個字的聲音落下,整個考場突然安靜。
“神童,國之祥瑞。”李旦用話筒說一聲,隨即拍巴掌。
‘嘩嘩嘩’的掌聲響起,眾人激動。
在外面看大屏幕、水幕的人跟著鼓掌,掌聲經久不息。
大家愛聽‘國之祥瑞’四個字,代表大唐皇室高興。
以前一高興,會減免租賦。
現在高興,估計也能出現好事情。
“今日童子試一過,自此再無童子舉。”
“神童,果真神童。”
“選題從簡催速答,滿朝文武不敢問。”
“我兒子將來有這一天,我就算立即死了也無憾。”
“你還沒媳婦兒呢,哪來的孩子?”
“會有的,一定會有的!地上怎么沒有磚頭?”
“好好好,有,保證有,別生氣。”
“散場了,他們去吃涮串兒?”
“想來今天所有看到的人全高興。”
“是呀是呀,我就高興。”
學子和尋常的百姓紛紛議論著,眼見屏幕上的人在離開,隨即屏幕黑掉。
不過有人所說的話卻未必正確,并不是所有人全高興。
世家大族的人郁悶,正如學子說的今日童子試一過,自此再無童子舉。
在長安當官的裴耀卿出自河東裴氏,他能中童子科,除了自己確實聰明,家族關系更在其中。
無數的宗族想培養自己家的孩子當神童,提前進入仕途,將來成就更大。
往日考童子舉,把詩經背下來、孝經和論語背下來,會寫,考試的時候考官再放放水,便過了。
十歲之前的孩子把這三本書背下來,確實了得。
偶爾有的孩子會忘,盡量選不容易忘的提問即成。
剛剛進行完的童子科,大家看傻眼。
三個孩子強到群臣不敢出聲詢問的地步,有人不服,結果落了面子。
若非陛下幫答一題,并要求給面子,三個孩子能把一群大儒給逼得無地自容。
明年起,誰再想讓孩子參加童子科,要面對的將是一群人。
今年吃虧不敢問三個孩子,將來報復在其他孩子身上。
想過童子科,有人打樣了,按照這個難度來,地獄級的。
世家大族如何高興?自己家聰明的小娃娃絕了一條路。
“歸藏,如何?有本事發揮不出來,可惜否?”
畢構打趣李歸藏,今年的論語沒人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。
李歸藏撇嘴:“明日進士科開考,結束后還有秀才科,秀才科可不是貼經題。”
“秀才科只問時務策、方略策,不問其他。”畢構挺挺胸。
秀才科里面應該有經策和史策,經即四書五經的經,史為史記等前朝的斷代史。
對一些考秀才科的人來講,經和史還不算最難的,大部分可以答。
難在方略策,問你打吐蕃怎么打?
畢構等人卻最怕前兩個,天知道孩子們會把題給轉向哪里?
什么孫子兵法了、鬼谷子了、韓非子了、戰國策了、六韜了、公孫龍子了、呂氏春秋了……
想問這樣的問題,需要找來多少人當考官?
李歸藏剛要再說,青黛小丫頭攔住:“師弟,兩軍打仗,不可透露戰略戰術,考場上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