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白了很簡單,你能把握輿論的方向,百姓還認可你,你就讓他知道。
你能力太差,怕百姓造反,就別讓他們知道。
換成李易的時候,就是讓你知道,你知道了也就知道了,你還能干啥?信不信我有一百種方法刑拘你兒子?
當然,這個可以解釋成地方的問題,然后就不了了之。
國家層面的還是要讓你知道的,你知道了,你再多說一句試試?
“如此啊?今日飲酒有閑暇乎?”吳翼想要學,這個太厲害了。
“我們做了吃食,還望吳明府屈尊。”白埠懂得人情世故。
于是所有人都高興了,包括坐在一起說理想、談……未來的男女。
……
“時務策果然是最難答的,不管你之前準備了多少,一旦上考場,你就茫然。”
李易中午的時候推著飯菜來找徒弟,對跟在旁邊永穆公主和小蘭說。
他以前的經歷在那里擺著,到大唐后又使勁學習。
別人不行啊,都是從小就按照差不多的模式來學。
科舉不是高考,高考比起科舉簡單太多了。
高中生參加完高考,即便拿到了狀元的身份。
突然問你:自己國家和國際關系、金融綜合考量、地緣政治分析、倭國貨幣寬松政策失敗背后的原因、面對國際貨幣發行國家的國債和在岸貨幣與離岸貨幣的關系。
高考文理科的狀元,有幾個能答出來的?
當狀元之后了,想進體制內,有好幾種方式,一個是你的身份,另一個是考。
前者容易被舉報出問題,后者就把你的其他方面給拉低。
高考狀元牛逼,問你怎么解決你所在地的勞力人口外流,你能答不?結合實際的,別做夢一樣的那種回答。
而這就是大唐科舉的內容,不是高考那么簡單。
考上本科的學員有多少?考上科舉的有多少?
大唐科舉如果放在李易的時候,估計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得跪,看不懂題,其實大家年歲差不多。
另外百分之零點幾的考生,那就是考重點大學還得挑剔一下的存在。
“師父我不怕,我就算找不到路,我也可以回到你身邊。”
李歸藏先說話了,他其實對李易的依戀最重。
他沒有家人,青黛是醫學世家,灼灼還有自己的養父母對自己好,現在母親也懷上孩子了。
李歸藏只有自己,他如果沒有被報紙的教育引導,并且進到了悲田坊,以后說不定就是地方的黑色會,也可能哪一天被人干掉。
他對李易的依戀不比被救了命的青黛和灼灼少,李易教他什么東西,他不是太過在乎,他只知道,自己從此有了家。
這就區別于李易時候的大部分老師,之所以說大部分,是因為還有小部分鄉村教師會把孩子帶回自己家照看,然而自己并沒有編制。
之后地方教育部門一頓冠冕堂皇的解釋,把自己的責任推出去。
他們不知道,大家看到這個情況的感受,那不是一教育者之痛,而是國之殤。
好在大唐沒有,所有的地方夫子、教喻、山長,不敢做,亦不能做,因為他們受儒家思想影響,怕千夫所指。
“儒家在這個方面其實還有作用的,我得轉換成大唐思想。吃飯吧!”
李易拿出來午飯,紅燒肉燉豆腐和大棚蕓豆,番茄雞蛋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