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辦學堂和悲田坊嗎?拿人錢財,與人消災。不然人家憑什么給你稅?是被你武力脅迫?那叫搶劫。”
李易提起另一個問題,權力與義務對等。
“辦!”宋璟接過話。
“對!”蘇颋支持。
“當地百姓教化為重。”張九齡也從大局出發。
不交稅,你要在那里發展,福利必須跟上。
以前他們不入籍,孩子就散養,會說話即可,學寫字無用。
朝廷需要更多的孩子學習,總是會出人才的,沒有知識不行。
看歸藏,他當初沒有進學堂,天才就埋沒了。
灼灼更是,身為女孩子,朝代變了,不讓上學,你能知道她一天只能學一個時辰,然后始終拿最高獎學金?
“頭三年不收稅。”李易見大家達成共識,說他的安排。
“那里地廣人稀,山多平原少。緩三年收稅,他們能夠用賺到的錢購買牲畜。
當地的礦產資源不夠豐富,自己用卻足夠。
把學堂建設好,入籍要求他們達到一定條件,他們自會奮斗。
寨子與寨子間的世仇,解決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,給錢。”
李易知道貴州遵義的情況,他以前去過,當時的經濟其實還行,主要是有高速公路與國道、省道。
現在他一想當地的路況就頭疼,就這樣的,當地縣令還想搞水運?
“怎么個給錢?”柳沖研究世家,他想知道這個給錢的方式對于世家有用沒?
“兩個村子都很窮,就一條河,種地需要水,爭水打斗,死了很多人,世仇。
雙方見面就想打,恨不能對方村子的人死絕了。
但突然一場大水出現,沖對面的村子,眼看著對面的村子就活不來了。
另一邊的村子絕對不會覺得高興,他們會放下所有的仇恨過去救人。
他們所爭是那口氣,不是要對方死。
所以咱們用錢砸,把河道修好了,分岔的水路修進村子,加上壓力井。
要求兩個村子的百姓出力,一同先干一面的水路挖掘,再干另一邊。
當水網修好,兩個村子就明白,所爭者,無非意氣。”
李易在說人性和金錢的作用,兩個村子爭水,打死那么多人。
有一天有人出大價錢給修水渠,是賭著的那口氣重要,還是以后村子過好日子重要?
把共同的利益放大,把之前的矛盾緩和,這就是地方官員里運作能力了。
仇因利益起,自由利益消。
所謂老死不相往來的村子,最好解決,讓他們有共同的利益羈絆,一起過好日子。
像京兆府的水網,之前就有村子矛盾,等有了水網,矛盾就……還有!
大家放鴨子,隔一條水渠,誰家的鴨子跑過去下蛋了。
地方官員很苦惱,李家莊子派人過去,拉出來線,凡是在兩岸線內下的蛋,都歸朝廷。
線外的蛋,也說不清楚,簡單,朝廷先收了,然后你們互相拿證據,打嘴仗也行。
過了一段日子,打完嘴仗沒?打完了?蛋壞了,處理了。
從那之后,兩邊再也不爭執了,自己就協調好,利益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