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人圍坐在一起,秦小寶也不客氣,拿了份炒面:“別說,這才出去幾天,特別想中餐。”
“哈哈哈哈!”
“辛苦各位了,大半夜還需要加班。”秦小寶對大伙表示感謝:“劉總,說說情況吧。”
“今天,應該說是昨天一整天天,峰回路轉。”劉明華做了簡單的ppt在投影儀上播放:“咱先說國內,退出柏林電影節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全國,微博上話題度高居第一。
央視在十點半,官博轉發了這條消息,并發表評論。”
投影儀上有截圖:所謂的自由社會,如今連藝術家的創作權利都要干預么?《這個男人來自地球》只是部電影,這就上升到了宗教,種族層面,請問,美國電影《黎明》,《最后一個門徒》...這些片子出來的時候,怎么不見你們抗議呢?
作為國際性電影節,應該有著獨到的理解,寬容的態度,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。
我國導演秦小寶在出現問題后,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任何信息,柏林電影節籌備方沒有給出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案,放任事件不受節制的發展。
見事情無法妥善解決之后,第一反應,是讓秦小寶導演被動退出電影節。
試問,如果該影片有問題,為什么審核評比期間不提出?
以至于讓導演說出了永不參與柏林電影節的話語,這得是多么失望下才會做的決定?
不僅僅是對華夏導演的不尊重,也是對全世界導演的不尊重。
不敢想象,居然是柏林電影節處理問題的方式。”
秦小寶仔細地看了三遍:“措辭應該算是強硬吧?”
“當然!”劉明華換了一頁:“這是央視國際發的,更犀利,狠狠地懟了主辦方,頗有點護犢子的意思在里頭,不僅是央視,《人民日報》,紫光閣,共青團都發聲了。”
難怪,劉明華過來接人的時候,臉上有疲態,但整個人看著很興奮,沒有太多的擔憂之情。
很好理解,國外的獎項怎么說呢!
錦上添花,有自然好,但絕大多數時候不是必需品。
像是秦小寶這樣,兩部影片都入圍,都有機會獲獎的屈指可數。
說到底,就算張毅謀,李安這些導演,工作重心還是在國內,沒看到賈樟柯獲獎無數,也沒聽說票房有大幅度的增長。
官媒出來幫忙說話,說明國內情況穩定,大本營安然無恙,對于獼猴桃來說,基本沒有影響。
“央視也是花了不少功夫研究的。”劉明華解釋道:“前天晚上視頻后,那位記者就把參賽電影拿回去研究,聽說還請了專門的宗教學家,幾位著名導演,以及國際形勢分析師一起討論,得出的結論是無病呻吟,故意挑刺。”
“腰桿子都感覺硬了不少。”秦小寶笑道:“片子放到推特上面了么?”
“嗯,國內三大視頻網先上的,”劉明華找到了那頁幻燈片:“留言很多,多數觀眾都是支持你的。”
“國外呢?”
“說道國外,你可能不知道,昨天真的是...沒我們什么事了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秦小寶沒聽懂。
“你看看吧!”
(感謝森林中的木木大佬10000點打賞,謝謝老板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