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夠活著,才是最值得慶幸的一件事。
掌聲結束后,氣氛很快便沉重了起來,畢竟這件事情還是悲大于喜。
哪怕最終解決了,死亡人數還是擺在這里。
丁原嘆了一口氣,表情嚴肅地說道:“南風號的那幾位士兵回去了,他們做的很不錯,很有勇氣,在這一次在那種也是有功勞的……包括我們的全體士兵,都做的很不錯。”
“他們請求我們接收南風號的平民百姓。再怎么樣,能夠活下來的平民百姓是無罪的……你們有什么看法?”
會議室中沉默了下來,一時半會間沒什么人發言。
陸一鳴用手指頭敲了敲桌子,接收平民這件事,需要平衡利弊。
不過從理性層面分析,南風號的上船人口,也是挑選過的,從個人素質層面不可能全都是垃圾廢柴,他們肯定擁有足夠的生活技能。
接收這點人其實也沒什么,只要經過拆分后,分布在50個小區當中,并不會沖淡云海號的主體人口。
而且,云海號還能夠合理合法地獲得一艘大船,也就是所謂的“南風號”。
“合法”這個東西,很重要,它指代的不是法律,而是道德層面的正義性。
一件正義的事,與一件非正義的事,民間道德自然有自己的考量。
南風號是一艘擁有完整電力供應,并擁有動力系統與武裝力量的大船,哪怕上面不住人,養豬、養雞也是可以的,能夠大幅度緩解目前肉食緊張的問題,給大量的強化人類提供營養。
“將南風號規劃一下,提升10%的糧食產量沒有問題,能支撐5000名強化人類的飲食結構。”
5000!
陸一鳴瞪了瞪眼睛。
這樣一算……似乎賺了?
“那邊的平民素質也還不錯,有很多專業的技工以及農業勞動者,以年輕人居多,平均年齡比我們這里還低那么兩歲。”人力資源部的郭主任清了清嗓子,道:“這些平民的勞動,養著這么多不從事生產的官員以及軍隊呢……所以我覺得接管對方平民的方案可行。”
“唯一的麻煩是,語言不一樣。溝通起來可能比較麻煩。”
“語言的問題,其實很好解決。”另外一位專家連忙道:“不要讓他們繼續群聚在南風號,全部打散了,居住在云海號的各個社區內。50個社區,每個社區也就不到100人,騰一些物資倉庫出來,應該塞得下。只要有足夠的語言氛圍,快的話幾個月,慢的話一年,足夠這些人學會我們的語言了。”
這話倒也是事實,譬如說學習英語,在國內磕磕絆絆學個好幾年,考了個四六級,依舊沒辦法正常對話。
跑到國外,只要努力溝通,一兩個月就能夠學會大概的口語交流。
語言氛圍太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