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陸班知道演員不應該受到固有角色的羈絆,但是對于現在的他來說,下一個角色會是自己第一次挑大梁,不得不慎重對待。
陸班不希望出岔子。
第二天,陸班飛往長沙,陪汪洪濤一起盯著《明星大偵探》的錄制,汪洪濤沒有提網上被diss的事情,也沒有提給他推薦資源的事情。
他不提陸班就裝作不知道,專心把綜藝的事情做好。
顧喬偶爾會跟他聊聊天。
兩個人也偶爾會一起出去吃飯,節目里的其他人對他們也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畢竟娛樂圈里的人也都知道他們之間的緋聞。
不過,節目中,陸班對顧喬沒有任何優待。
這段時間,陸班沒事的時候,也會默默觀看汪洪濤拍綜藝的手法,綜藝的拍攝和電影有著很大的不同,陸班總能舉一反三偷學到很多東西。
結果他發現。
汪洪濤對于綜藝的拍攝有自己的一套方法,對于鏡頭的運用甚至比很多電影導演更加出色,因為綜藝錄制需要瞬間捕捉藝人的表情,這種表情和電影不同,電影是有劇本的,演員的一些反應會在導演的預期之內,導演可以提前準備做出反應,而綜藝不一樣的地方在于,藝人的很多反應都是隨機的。
隨機代表著偶然。
所以捕捉藝人的表情成了概率事件。
一個優秀的綜藝導演,能夠將這種概率大幅度提升,這讓陸班不得不佩服汪洪濤的判斷力,沒有長年累月的積累,沒有足夠優秀的預判意識,根本不可能把每一個鏡頭都捕捉到位。
這不僅僅是導演的基本功。
更是一種心理學。
對于藝人心理活動的判斷。
陸班自問做不到,他相信即便是梁克生也做不到汪洪濤這種程度,所以說術業有專攻,隔行如隔山,哪怕同樣是娛樂圈,不同的方向,所展現出來的功底也完全不同。
就這樣。
為期一個禮拜的綜藝錄制終于結束了。
當汪洪濤拿著話筒,宣布這一期最終找到犯罪證據的藝人是誰的時候,所有人都詫異的看向了顧喬。
誰也沒想到。
竟然會是錄制中言語最少的顧喬發現了罪犯是誰。
當然。
其他藝人也沒有懷疑陸班徇私,畢竟他們參加節目前就被告知,任何藝人都不可能也不允許有作弊的行為。
“第一期《明星大偵探》錄制結束。”
這一刻,無論是汪洪濤還是陸班,以及所有參與這個節目的嘉賓藝人,都長長松了口氣。
“終于結束了。”
“我的腦細胞都死光了。”
“心疼我的頭發。”
“明明只是三天的綜藝錄制,但是感覺比拍戲一個月還要累,但是真的很爽,這種節目我覺得讓我有很強的參與感,比去選秀節目當導師過癮的多了。”
“我感覺我禿了也變強了。”
這是所有參加了這次綜藝錄制的嘉賓心里的感受,他們從來沒想過,和其他藝人在一起比拼智力會是一件這么過癮的事情。
案件有如層層迷霧。
當他們找到終點的時候,才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陸班也露出了笑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