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既然本王敢說出這樣的話,就證明本王有自己的方式。這就是本王數日以來,在研究的斷句方式。”李泰說完,將一張標好了標點符號的紙,又命太監分給了眾人。并且在下方明確的注明了,這些標點符號的名稱和用法。
李世民從太監手中,接過李泰拿來的紙后,仔細的看了看。然后高興的站了起來,大笑著對眾人說道:“魏王李泰此舉,乃是天下讀書人的福祉。從今以后天下人讀書的時候,將不在像以往一樣麻煩。”
此時裴寂和王御史等,一干對李泰有成見的人,也閉上了嘴巴。畢竟他們知道,在事實面前自己說什么?都是沒有意義的。反而,還會將自己貶低,讓李泰更加名聲大噪。
“父皇,這標點符號雖然好,但是只能讓人,更加方便的理解文章中的意思。如果讀書的人不認識字,就算這標點符號再好,也是無濟于事。”李泰繼續說道。
“這標點符號添加到書籍之上,確實對閱讀和理解文中的意思,有著很大的幫助。但是你又有什么辦法,能夠讓天下人,都快速的學會認字呢。”李世民看著李泰問道。
“兒臣研究了一種文字的標注方式。只要在每個字的上方,標注上這種特殊的符號。認知字,將不再是什么麻煩事。”李泰開口說道。
“那這特殊符號,學習起來是否一定很麻煩呢。如果學它比學字還困難的話,那魏王此舉可就有一點畫蛇添足了。”裴寂再次站出來,對李泰產生了質疑。
裴寂的質疑,讓所有人都十分的贊同,于是紛紛的點頭表示同意。畢竟如果這些標注,需要花大力氣去學習的話,還不如直接去學習漢字來得方便。
“請問宰相大人,天下間的漢字,一共有多少個。宰相大人又認得多少個。”李泰慢悠悠的,走到了裴寂面。前抬頭看著裴寂問道。
這一下裴寂就有一點尷尬了,要說他認識多少漢字,估計他自己還是知道的。但是問他漢字有多少個,他還真的沒有辦法,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來。就算是大約的,也同樣說不出來。
看著一臉尷尬表情的裴寂,李泰繼續說道:“南朝時顧野王所撰的《玉篇》據記載共收一萬六千九百十七字,而我們平時所需要用到的漢字,也就三千個左右。因為只要你認得三千字,就可以讀懂天下書籍。我想宰相大人認識的字,應該也不會超過三千吧。”
被一個小孩子當面叫板,這讓裴寂的面子,實在沒有辦法放下。于是開口對李泰說道:“本官所識之字,并沒有三千那么多,不知堂堂魏王殿下,又認識多少字呢。”
“俗話說得好,山不再高有仙則靈,水不在深有龍則靈。這也就說明了年齡并不分老幼,學識才是真正可以體現出,一個人價值的關鍵。本王雖然不敢說,認全一萬六千九百多字。但是認識一萬六千五六百字,還絕對不是問題。”李泰昂首挺胸的對裴寂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