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皇上,吏部尚書董萬徹,與此事并沒有參與。不應該受其牽連。”孔穎達出班對李世民說道。
“皇上,按照大唐律,董家所犯之罪,乃是株連九族之罪。所以吏部尚書董萬徹也難逃其罪。”大理寺卿向李世民說的。
“皇上,董萬徹乃是吏部尚書,正三品的朝廷官員。而且對其兄長董萬軍之事,一無所知,又怎能受其兄連累呢。”孔穎達直視著大理寺卿說道。
“孔大人,下官也是按大唐律向皇上據實稟報。至于皇上如何處置董萬徹,就不是下官說的算的了。”大理寺卿無奈的對孔穎達說道。
“孔大人,剛才大理寺卿,已經將話說得十分明白。按照大唐律法,董家所犯之罪,乃是株連九族之重罪。又豈能因為他董萬徹是儒門學子,就法外容情呢。”李淳風笑著對孔穎達說的。
如果是大理寺卿與孔穎達爭辯,那只是朝臣之間的爭辯。可是如今李淳風站了出來,又指出董萬徹乃是儒門學子。
便將這個話題,晉升到了學派之間的爭論。也就是儒門到底應不應該,擁有這項特權。就算是觸犯了大唐律法,也可以法外容情。
“李大人何出此言,本官力保董萬徹,是因為他是朝廷三品大員。而且一直以來兢兢業業,絕對算得上是一位為國為民的清官。”
“像這樣一為國為民的官員,受到其家族的牽連,而被治罪。豈不是朝廷的損失嗎?”孔穎達振振有詞的對李淳風說道。
“好一個兢兢業業,好一個為國為民。儒門永遠都能找出,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。為他們所做下的骯臟之事,披上華麗的外衣。”這時從金鑾殿外,傳來的李泰的聲音。
隨即,便看到李泰懷抱趕山鞭,邁步走進了金鑾殿內。李泰來到金鑾殿上,將手中趕山鞭一舉,對著李世民點了三點。
然后跪在地上,開口說道:“兒臣李泰,祝父皇仙福永享壽與天齊,祝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。”
如今李泰的這套說辭,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。只要見到李世民,便會熟練的將其訴說一遍。
“李泰,你可是無事不登三寶殿,今日來金鑾殿上見朕,不知有何事奏報。”李世民對李泰問道。
“父皇,兒臣今日上殿,為的就是讓皇上知道,有一些宵小借著儒門的外衣,坐下了多少齷齪之事。”李泰一邊對李世民說道,一邊盯著一旁的孔穎達。
這孔穎達看到李泰走上了金鑾殿,心中不由得暗道不好。看來想要保全董萬徹,絕對沒有那么容易了。
“你說的可是揚州董萬軍。”李世民對李泰問道。
“父皇,想必各位都應該知道,董萬軍乃是西漢董仲舒的后人。當年也正是董仲舒提出的,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。”
“按理說,董家后人應該做出表率,可是這董萬軍卻是一個十足的人渣。披著儒門學子的華麗外衣,不知做下了多少坑壓百姓之心。”
“原本董家在揚州城市勢大,眾人有理無處申。如今兒臣將董萬軍緝拿歸案,揚州城百姓才敢寫下這聯名狀紙。”李泰對李世民說道。
同時,李泰從懷中拿出一本萬民狀,交由太監轉交給了李世民。李世民接過來打開一看,那可是越看越是生氣。
最后李世民竟然,直接將手中的萬民狀,扔向了孔穎達。然后厲聲的說道:“這就是你說的兢兢業業,為國為民的董萬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