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岳父大人,難道這其中還有什么隱情不成。”李承乾對侯君集問道。
侯君集開口對李承乾說道:“當年齊王李元吉,已經看出皇上功高震主。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,太子建成的位置。”
“于是就建議太子建成,快刀斬亂麻,除去皇上這個隱患。但是太子建成猶豫不決,最后才會落得如此下場。”
“我聽說是,太子建成和齊王李元吉,欲誅殺當今皇上。所以皇上無奈之下,才發動了玄武門事變的。”長孫祥開口說道。
“你說的沒錯,確實是皇上感覺到了危機,不得已才發動了玄武門事變。”侯君集點了點頭后說道。
“侯將軍,你這樣說我就有一點不明白。感覺前后是矛盾的,聽得我有一點云里霧中。”杜荷開口說道。
“因為太子建成的優柔寡斷,最終才造成了走漏風聲。被當今皇上得知了,太子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計劃。”
“如果要是太子建成,在齊王李元吉提出計劃的時候。就果斷的執行誅殺皇上的計劃。”
“那么恐怕當今皇上,連發動玄武門事變的機會,都不會有了。”侯君集嘆息的對眾人說道。
侯君集的話說的十分明白,那就是當斷不斷必受其亂。意思是讓李承乾盡快除去李泰。
“岳父大人,本宮對此事倒有另外一個看法。如果當年太子建成,依照齊王元吉的計劃,直接向父皇動手。”
“父皇也許真的就死在了,太子建成的手中。但是最終登上皇位的,絕對不會是太子建成。”
“反到是齊王李元吉,更有可能成為這天下的皇帝。”李承乾擺了擺手后,對侯君集說道。
侯君集從來都沒有想,事情居然還會有第三個結果。他原本認為在那場角逐之中,勝出的只有李世民,或者是李建成二人。
可是今天卻聽太子李承乾,說出了一個他從來沒有想過,卻絕對有可能取得這場勝利的人。
“太子殿下說的不錯,當今皇上的兒子。可不止只有太子殿下和魏王二人。單說嫡子還有九皇子晉王李治,其他的皇子更是還有數人。”
“遠在巴蜀的蜀王李恪,近在眼前的豳州燕王李祐。更都是獨領一州,有著一定的實力。”杜荷開口對李承乾說道。
如今李泰被封為燕王,將燕云十六州和遼東,賜給李泰為屬國的圣旨,還沒有正式下達,所以李祐仍然還是燕王。
不過等李世民回朝之后,便會封李泰為燕王。而這個燕王,將是名副其實的燕王。而燕王李佑也將會被改封為齊王。
不過李泰的這個燕王,可不僅僅是一個親王那么簡單。親王是只有食邑并沒有屬國的。
而擁有屬國的王,準確的應該稱其為國王。可以說是真正的,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。
不過這樣的稱號,往往都是大邦天國,賜給番邦異族那些首領的。皇上的子嗣,卻很少有人得到這樣的賜封。
“杜荷說的不錯,如果現在本宮和李泰,拼個你死我活的話。最后說不定是誰得了便宜。”
“這就是所謂的,鷸蚌相爭漁翁得利。”李承乾點了點頭后說道。
“太子殿下,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,魏王不斷的壯大自己。最后從太子殿下的手中,奪取這太子之位不成。”侯君集對李承乾說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