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沒有對李承乾的回答,作出任何評判。而是開口對李承乾說道:“朕回來的時候經過幽州,見到了城陽和晉陽。”
“朕聽城陽提起,說你曾經向你母后,替杜如晦的次子杜荷提親。不知此事是杜如悔的意思,還是你自己的意思?”
“回稟父皇,此事是兒臣的意思。這段時間兒臣看杜如晦大人,對我大唐兢兢業業。所以才會向母后提及此事。”李承乾對李世民說道。
“按說憑杜如晦的身份,他的兒子做朕的駙馬,倒是門當戶對。但是城陽從小體弱多病。”
“如果沒有李泰的調養,恐怕難以活過而立之年。所以城陽不得不留在幽州。這件事情以后再說吧。”李世民對李承乾說道。
“兒臣知道了,兒臣會將父皇的想法,轉告給杜如晦大人。想必杜如晦大人也會明白父皇的難處。”李承乾對李世民說道。
“朕今日叫你來,有兩件事要和你說。第一件事就是君為舟民為水,水既能載舟,也能覆舟。”
“第二件事情就是,家人之間的親情,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。當你失去他的那一天,你便會知道他的重要性。”李世民對李承乾說道。
李世民說完之后,便對李承乾擺了擺手。李承乾向李世民再次行禮,然后便告辭離開了御書房。
看著李承乾離開的背影,李世民對長孫無垢說道:“觀音婢,你有沒有覺得,高明越來越像建成了。”
“當年太子建成,身為當朝太子,而你身為天策府上將。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,最后才會讓他生出了,想要鏟除你的想法。”
“而今日高明與高覺兄弟二人,和當日你們兄弟二人,那是何等的相似。”長孫無垢嘆息的對李世民說道。
“是啊,也許這就是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吧。”李世民仰望著天際嘆息的說道。
“父皇歸天的時候,二郎正在兩軍陣前,沒有辦法趕回來。如今已經回來了,就選個時間去祭典一下父皇吧。”長孫無垢對李世民說道。
原來就在李世民發兵的第二年,唐高祖李淵就駕鶴西游與世長辭。可是當時李世民正在兩軍陣前,戰事正緊的時候。
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回來的,如今李世民已經凱旋歸來。自然要前往吊孝,否則便會失了忠孝之名。
而長孫無垢在這個時候提起此事,也是為了讓李世民,免得為自己兩個兒子的事情操心。
“觀音婢說的對,明日朕便讓袁天罡和李淳風挑選良辰吉日,朕親自前往獻陵吊孝父皇。”李世民點了點頭后說道。
……
回到東宮的李承乾,臉上的表情十分的難看。于是長孫祥便開口問道:“太子殿下不知為何事而生氣。”
“恐怕父皇已經對本宮產生了不滿。”李承乾對長孫祥說道。
“太子殿下這五年來,兢兢業業打理國事。并沒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。皇上為何會對太子殿下不滿呢?”長孫祥不解的對李承乾問道。
“如果本宮沒有猜錯的話,一定是李泰在父皇面前,借著城陽公主的事情,說了本宮不少的壞話。”李承乾氣憤的說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