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到李世民題名的這三個人,眾人都不由得點頭稱是。畢竟這三個人都有資格,成為當朝太子。當然李泰是最有資格的。
可是如今李泰已經表明了立場,所以入主東宮之人。自然就應該在蜀王李恪,和晉王李治之間產生。
晉王李治擁有著嫡子的身份,這絕對是最有力的籌碼。而蜀王李恪在益州執政,也是很有建樹的。所以這也是他的資本。
但是最終誰能夠入主東宮,關鍵還是在李世民的身上。當然還有一個人,同樣起著至關緊要的作用。
這個人就是燕王李泰,雖然他不準備入主東宮。但是他支持誰,可是十分重要的。
而燕王李泰與晉王李治,乃是一母所生。所以燕王李泰支持晉王李治的可能性,絕對會比支持蜀王李恪要大。
再加上長孫無忌,這個凌煙閣第一功臣的支持。所以說如今晉王李治入主東宮,幾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。
于是徐茂公站出來說道:“皇上,臣也覺得應該立嫡子為太子,所以晉王李治是最上佳的人選。因為這樣更合乎祖宗法制。”
如今李世民已經提出了人選,那么朝中的各位,也就無需再顧忌什么。自然可以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。
隨后魏征和房玄齡,都站出來表示晉王李治,更加適合入主東宮。這樣一來,朝中的重臣幾乎是一邊倒的,支持晉王李治。
所以李世民點了點頭后說道:“既然如此,那這太子的人選,就是晉王李治。太子冊封典禮,就和李治的大婚放在一起吧。”
……
太子的人選已經落實了,這就讓原本躍躍欲試的皇子們,收起了自己的那份小心思。所以一切又恢復到了正軌,與太子李承乾發動兵變之前,并無什么兩樣。
不提長孫無忌帶著聘禮趕往幽州,單說李承乾被流放黔州。一路之上李承乾顯得是十分的黯然。臉上很少會露出笑容。
不過并不是因為他丟了太子之位。而是如今的李承乾已經心如止水。對什么權利皇位,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期望。
可是俗話說得好,樹欲靜而風不止。就算李承乾想過安安穩穩的普通生活。恐怕也有人并不希望這樣。
不要忘了,在李承乾還是太子的時候。可是提前在黔州發展了很大的勢力。就連巴蜀唐門也暗中遷移到了黔州。
而如今巴蜀唐門門主唐傲天,整個人如坐針氈一般。畢竟這次太子逼宮,唐門也是參與了的。畢竟還是首當其沖的主力。
所以唐傲天十分的擔心,李世民會找他秋后算賬。為了可以保存唐門,不被李世民連根拔起。
所以唐傲天必須做出準備,而他所選擇的就是,繼續支持李承乾。讓李承乾在黔州東山再起。
不過唐傲天可并不是,準備讓李承乾將來坐北朝南。而是準備借助李承乾之名,而達成他那不可告人的目的。